第469页
深深看了一眼瞬息万变的棋盘,萧华雍利用了规则,与她形成了反复对杀,按照规则,她必须要在其它地方走一步,才能继续对杀。 这一步的退让,就是胜负的关键。 沈羲和从容认输:“期待殿下与信王殿下一决高下。” 第419章 赤诚以待,真心相倾 隔日朝会,有人甩出证据,说江浙密报,叶价案与信王萧长卿有关,落网的一个叶商曾与信王有过密切往来。 “信王,此事你作何解释?”祐宁帝让内侍将证据呈给萧长卿。 往年萧长卿为祐宁帝办事,五湖四海结交不少人,这个叶商的确有过一些往来,是当年为了查清一个贪腐案假意接近商户,之后抽身离去,这人估摸着都不知他的身份。 不过他想让人知晓,自然就能知晓,仔细看了一遍,萧长卿坦坦荡荡道:“回陛下,此人早年确与儿有往来,儿与他已有三年未曾联系,今日方知他卷入叶价案。奏折上的种种揣测,皆数无稽之谈,此案与儿无关。” “信王殿下说与殿下无关,需得呈上证据,明面上没有联系,私下里谁能知晓……” 当下又有人反驳,立刻有人出来维护:“端凭一面之词,实不足定罪,看似口供,又有谁知晓非空口白牙污蔑?亦或是有人受不住严刑拷打胡乱攀咬……” 两方各执一词,互相不服气,有人攻击萧长卿,萧长卿的人极力维护,吵得祐宁帝静看他们争执。 脸色苍白,有些疲惫的萧华雍垂眸不语,他的眸光深晦。 既然发现了疑点,又牵扯到亲王,自然要彻查到底,很明显萧长庚一个人是无法查清楚,萧长庚还不足以有底气撼动根深蒂固的萧长卿。 对于派谁去就成了争执的焦点,有人不信萧长卿,也有人担忧萧长卿被陷害,萧华雍不着痕迹给尚书令崔征一个眼色。 崔征略一沉吟:“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微臣不才,愿受陛下驱使,去余杭为陛下分忧。” 崔征话音一落,众人皆惊,他可是百官之首,他竟然打算亲自去江浙,这岂不是要把江浙翻个顶朝天? 不过众人一想,这个时候也的确要一个德高望重,能够压制亲王,又不属于任何势力的人才能镇得住。 有些心虚的人自然是想反驳,不过崔征因为要随陛下一道去行宫避暑,改安排的政务都安排妥当,这个时候抽身也不是大事儿,反驳崔征去江浙,得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缘由,否则就是显得自己心虚。 萧长卿深深看了一眼站在正中间的崔征,这是他自己一手操控,其目的就是借着此事,去自证清白而出京。 有资格的人就那么几个,六部尚书不会揽事儿,因为此事查不清楚是办事不利,查清楚了也会得罪很多人。 为大局着想,陛下没有要连根拔起的心思,人人都看得出来,故而谁去都是树敌,埋下祸根,谁敢揽这样的差事? 三省之中中书令陶专宪年迈,如今又是酷暑,经不起折腾,侍中是陛下的人,陛下便是派了他去也要派自己跟着以示公允。 崔家自从顾家倒台,就处于明哲保身,事事保持中立,对朝堂之事不积极也不懈怠,安守本分,陛下对此素来乐意见成,问问没有想到崔征会主动提出干预此事。 百年世家,崔家不需要也不屑捞叶价案的银子,由他出面,倒也无人敢质疑他偏帮不公,萧长卿就无法跟着去。 “他想出京。”下了朝,萧华雍就来郡主府报道。 朝会上发生的事儿,沈羲和在萧华雍来前刚好获悉,将双箸递给萧华雍:“未必是信王殿下刻意安排。” 虽然有这个可能,但也不一定,现在叶价案处于混乱之际,有人发现萧长卿这一茬捅出来也是常事,目的就是为了将水搅得更浑。 萧华雍欢欢喜喜接过双箸,自从他连着三次饿着肚子下了朝会跑到郡主府,沈羲和就开始每到朝会就会留朝食,这种无声养成的习惯,让萧华雍倍感窝心。 他们现在虽然仍旧还未成婚,可她带他,已经让他有了一家人的幸福。 “确然未必是他刻意安排。”萧华雍吃了一口肉羹,“眼下非常之时,便不是刻意为之,也要视作如此。” 谨慎一些的确更妥当,沈羲和道:“殿下何时拉拢了崔相?” 崔征是个只在意世家利益之人,从来不会卷入无端的争夺。 萧华雍吃了一块煎藕,笑容变得有些洋洋得意:“从崔征把崔晋百当崔家家主培养起,他就只能是我的人!” 他从来没有对崔家动手,他由始至终只是收拢了崔晋百,崔晋百是他的人,崔晋百成了崔家中坚力量,崔家自然就落入他的手中。 这与擒贼先擒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就像个孩子,竟然还对她炫耀,仿佛还想得她一句夸赞。 沈羲和笑了:“华陶猗呢?” 萧华雍能够有现在的势力,最开始是得益于太后,但太后相助必然有限,他能有现在定然是遇上了华富海,有了华富海的庞大财力支持,才有了如今的势力。 “说来也巧,六年前我遇上他之际,他恰好被亲兄弟和族人联合下套,我助了他一臂之力。”萧华雍云淡风轻道。 “只是这般?”沈羲和不信。 六年前,萧华雍十四岁的小少年,他要瞒着陛下的耳目,定然不会暴露身份相助,便是亮出身份,华富海也不可能就因此追随一个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