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臣攻略手册在线阅读 - 重臣攻略手册 第67节

重臣攻略手册 第67节

    姜鸾懒洋洋地在长案上敲着酒杯,“不至于。裴中书第一次瞧见罢了。其实东宫里每晚都差不多,弹弹琵琶,敲敲手鼓,跳跳歌舞,再上点好酒,给我解个闷儿。”

    她借着三分酒意,半真半假地和裴显抱怨,

    “月历都过了十月了,宫廷里还在张罗着九月的惯例重阳宴。遇着大宴群臣,吃吃喝喝的事,便要我去了。稍微正经点的事,便把我撇在旁边,政事堂几位重臣自行商议,中书省拟制,一封敕书抄写本放在御案头的同时,尚书省已经把旨意下达给六部了。”

    月色光影下,她的嘴角翘起,似笑非笑,

    “我怎么觉得我这皇太女,就是个逢年过节露个脸,带着臣下吃吃喝喝的差事呢。如果是个比喻,像是画儿上供着的神像,每天只需早上对着神龛拜一拜,其余时间扔去旁边。怪没意思的。”

    裴显神色不动地抬手,啜了口寡淡的果子酒,

    “那是因为殿下年纪尚小,能力不足,未到能承担监国重任的时候。”

    姜鸾笑,“如今本宫十五岁,你们说年纪尚小。裴中书倒是说说看,多少年纪就不小了。”

    裴显不答,只是自顾自地在月下喝酒。

    姜鸾百无聊赖地趴在案上,指尖一下下刮着金杯, “十八岁?二十岁?该不会要我坐在东宫的位子上,等到虎儿长大吧。”

    裴显皱了皱眉,终于开口了。

    “和小殿下无关,和殿下自己的治学有关。大闻朝立国两百年,哪有未出阁读书就监国的储君?后宫人多眼杂,殿下言语间不要随意牵扯,免得传出去人心浮动。”

    “裴中书又是这套,冠冕堂皇地地要我进学读书。我一读书呢,崔翰林就处处指摘我这里学得不好,那里学得不好。忒没劲。”

    姜鸾意兴阑珊地挥挥手,“今晚尽兴了,大白小白下去领赏吧。”

    大白小白行礼退走,裴显也随即起身,“今晚东宫私下夜宴,虽然不算什么大事,最好还是知会圣人和顾娘娘一声。”

    姜鸾唔了声,起身时身子微晃了下。

    旁边的春蛰和白露赶紧冲过来把人扶住了。

    裴显细微地皱了眉,过去几步,把姜鸾食案上搁着的金杯放在鼻下嗅了嗅,

    “……也是果子酒?”

    旁边的夏至小声应答,“奴婢不敢拿烈酒。给殿下的壶里盛的,就是裴中书刚才喝的,宫里的松泉酿。”

    裴显放下酒杯,睨了眼对面晕红的脸颊。

    “白水似的果子酒也能喝成这样?你们殿下不能喝酒,你们劝她少喝些。”

    几个大宫女都知道自家小主人和这位最近不太对付,敷衍地应了。

    裴显起身欲走,走到门边,忽然回身,极犀利地盯了眼谢澜。

    “宫门已经下钥,谢舍人打算何时出宫。”

    谢澜放下手里剥到一半的柑橘,直身冷淡应道,“但凭殿下吩咐。”

    “本宫留他说说话。”姜鸾摇摇晃晃走出几步,听到身后的问答,回身接了句,

    “正经认了亲的外戚,都是表兄表妹,自家人。晚上睡不着,谢舍人最近又空闲,正好闲聊几句。”

    她忽然想起一个差点被她遗忘的事,懒洋洋发问,“对了,谢舍人,听说你和王家六娘的六礼都过了一半,中途被卢家的事打断,后来不成了?”

    谢澜平静地道,“臣并未和王氏女定下婚约。之前种种,都是京城误传。”

    “哎?怎么回事。”姜鸾今夜喝得高兴,歌舞也看得高兴,几步正好走到小白跳舞的波斯圆毯那儿,她随意地踮脚转了个圈儿,醉蒙蒙的眸子里带着若隐若现的水雾,倒映出漫天星光。

    “那就留下来,仔细说说之前误传的婚约——”

    裴显站在门边看着,脸上没什么神情。

    “谢舍人。”他淡声道,“本官有事询问。劳烦谢舍人随本官回中书省值房。”

    姜鸾‘啧’了声。

    “故意的吧。见不得我留人说话?”

    她不满地质询,“宫里哪条章程写了,皇太女不得在东宫里留官员议事?东宫召见官员的前殿修了干什么用的?”

    裴显没有回答。

    大闻朝立国两百余年,只出过一任女君。朝廷从未立过皇太女,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默认东宫皇储为男子。

    只是立了个公主入主东宫,礼教规矩的男女大防,和君臣往来的宫廷规矩互相碰撞,处处都是想象不到的混乱。

    尤其他当初坚持立的面前这位,性情聪慧又狡黠,哪里有空子往哪里钻,是麻烦里的麻烦。

    裴显站在门边,沉默了一会儿。

    他在仔细地回忆,自己当初为什么想也不想,坚持立汉阳公主为皇太女。

    明明宫里有另一位性情乖顺很多的懿和公主。

    说来也怪,他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懿和公主为皇太女。

    似乎从他的心底最深处,毫无疑问地确认一件事:如果立皇太女,必定是汉阳公主。

    想来想去,最明显的缘由,或许是懿和公主当时已经和平卢节度使谢征赐婚,即将出降,被他从人选里剔除了吧。

    他思忖着出了东宫,谢澜跟随在他身后,无声无息,如果不是鞋履踩在庭院细砂石间,发出细碎的声响,他整个人简直像个无声的影子。

    “谢舍人。”裴显沉思着,缓缓道,“最近宫里事务繁杂,圣人身子不好,你那边或许有些怠慢,不必多心。并非裴某有意对你如何。”

    走出几步,又继续道,“王相家的亲事半途而废,裴某也有耳闻。如果谢舍人有意的话,裴某倒是可以代你登门,亲自面谈王相,中间做个转圜。说不定这门亲事会有转机……”

    “多谢裴中书好意。”谢澜清冷地回话,“实在不必了。便是王相同意联姻,谢家也不会让下官迎娶王氏女。”

    “谢家郎,王氏女……”他讥诮地笑了笑,“多半会换个新郎。”

    裴显‘嗯?’了声。“怎么说。”

    谢澜在月下露出一个极浅淡的自嘲笑容。

    “谢氏族人众多。谢太后娘娘,是下官的嫡亲姐妹。先帝薨逝,谢太后娘娘归隐离宫,在谢氏族老的眼里……澜已经无用了。”

    裴显立定脚步,冷淡地瞥过去一眼。

    “所以你去皇太女殿下的东宫,殿下让你剥柑橘,你便丢了文人笔,拿起琉璃盏,做起侍奉起居的琐事?”

    谢澜并不应答,后退半步,平静地振衣行礼。

    “澜手中并无任何中书省事务,不知裴中书有什么事务要和下官商议。若只是漫步闲谈,天色不早,容下官告退。”

    “中书省确实无事,只是和谢舍人闲谈几句。人各有志,你要谋自身,裴某不拦你。只有一件……”

    裴显的声音冷了下去。

    “皇太女并未定下驸马人选,她如今才及笄的年纪,青春貌美,行事肆意,又倚仗着储君身份,轻易可以召见前朝官员。”

    “八十年前,大闻朝曾立了一任女君,不过八年便退位为长公主。但那短短八年的监国时间里,女君和众多的朝堂俊彦流传出了许多的野史流言,谢舍人,你可曾读过?”

    谢澜饱读诗书经史,正史,野史,当然都是读过的。

    “略有耳闻。”他回答道。

    “你读过就好。”裴显点点头。

    “现在是端庆帝初年。你若不想百年后传出东宫皇太女的野史流言,带着你会稽谢氏五郎谢澜的名字,在众多文人墨客的口中津津乐道……”

    他沉声警告:“莫要夜宿东宫。”

    作者有话说:

    裴显(严厉地警告):莫要夜宿东宫。

    后来,他自己……

    第51章

    入秋之后, 天亮的时辰一天天地晚了。到了五更天,天色还黑着,耳边只听见寒风呼啸着刮过庭院的声响。

    姜鸾不愿起身。

    “昨夜睡得晚, 睡不够。”她缩在柔软的鸭绒衾被里,闭着困倦的眼, 嘟嘟囔囔。

    “早早起身,去了含章殿, 对着崔翰林那张拉得三尺长的脸, 大清早地找罪受。我何苦和自己过不去?”

    苑嬷嬷连哄带劝地把她从被窝里拉出来。

    “我的殿下, 如今不比从前公主时候了,懒散不得的。朝廷多少双眼睛盯着东宫。这个月已经迟了三回了, 再迟下去,崔翰林当真请了戒尺, 责罚了殿下身边的人, 岂不是难看。”

    姜鸾闭着眼, 东倒西歪地起身,梳洗穿戴了一刻钟, 用过了早膳,借着鱼肚白的天光往含章殿方向去。

    崔翰林已经候在含章殿里了。

    五十往上年纪,出身清河崔氏旁支,在翰林院里供职, 书堆里打滚了一辈子的老学究, 终日顶着一张严肃面孔,就像姜鸾所说的那样,站在含章殿门口, 沉着一张神色不好看的脸, 踱步过来行礼。

    “殿下今日比昨日又迟了。”

    姜鸾打着呵欠迈进殿去, “昨日早到了半刻钟,也没见崔翰林夸奖半个字。今日准时到了,崔翰林张口就是责备。反正本宫在崔翰林这儿是落不到一个好字的。”

    她不提昨日还好,崔翰林的脸色更加难看,就像姜鸾说得那样,拉下来三尺。

    “昨日殿下是早到了,但进学到一半,臣刚刚留下两篇课业,殿下转眼人就不见踪影。”他沉着脸问,“敢问殿下去何处了。”

    姜鸾坐到居中的长案后方,端正跪坐下来,拿过长案上摆放的几本经义,无聊地翻了翻书。

    “崔翰林好好地教书就教书,按章节讲解,遇到本宫不明白的地方,答疑解惑即可。为什么偏要本宫把整本经义,连同各家注释,典故出处,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本宫今年十五了,不适合这种蒙童初进学的死记硬背的法子。”

    崔翰林跪坐在对面长案后,手翻开经书,面沉如水,

    “殿下不是不适合,是无心进学。圣贤的经义文章,需得首先心无旁骛,开卷通读百遍,方得其中的滋味——”

    “哎,崔先生。”姜鸾摆摆手,打断崔翰林的说话,

    “本宫好奇一件事,当初是谁选了崔先生为东宫教谕的。如果是裴中书的意思,本宫当真要生气了。”

    崔翰林看动作就想拍案而起,强行按捺住了,愠怒道,“殿下的意思莫非是,臣学问不足,教不得殿下?”

    “不是学问不足,就是学问太足了。”

    姜鸾抬手点了点他,笑叹,“跟着崔先生这种学法,通读经义百遍,把各家的注释典故都倒背如流,本宫就可以和崔先生一样,扎根在故纸堆里,做老学究去了。”

    “要么,是崔先生自己的意思,存心往歪路上教本宫。要么,就是有人怀着这个意思,选了崔先生。”她慢悠悠喝了口茶,

    “本宫再问一遍,选了崔先生做东宫教谕,到底是谁的意思?”

    崔翰林不答,沉着脸起身,勉强行礼告退,怒气冲冲地大步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