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在线阅读 - 第585章 孤欲帝则帝,何须遗诏

第585章 孤欲帝则帝,何须遗诏

    不得不说,许攸描绘的这幅图景,虽然不太名正言顺,但不得不说投资回报率是真的诱人——兵不血刃拿下豫州和小半个荆州,这是多大的好处啊!

    袁绍贪小的毛病不免又有些蠢蠢欲动。

    甚至比长平之战前、韩上党太守以上党献赵时,平原君的那种蠢蠢欲动更加蠢蠢欲动。

    而且,历史上袁术最后被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还真考虑过“献玺于袁绍,让帝号于袁绍”的事儿,只不过北上的过程中被刘备截杀了。

    从这个角度说,许攸的建议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然而,一旁的审配原本不想发表意见的,但他对袁绍袁术兄弟太了解了,忍不住插了句话:

    “袁术此人狂妄自大,他费了那么大劲,就是为了连原本的基业都保不住、来投奔主公的么?他肯定不甘心的。就算最终他走投无路不得不如此,那也得是他在战场上被各方诸侯痛击、地盘折损大半后,不得已才肯认清形势。

    我支持沮监军的意见,不管怎么样,先拥立燕王,以战求和,跟袁术划清界限。就算将来袁术来投,那也是不敌投降,不是跟我军谈什么条件。哪怕少拿袁术两三个郡,在这个过程中被曹操、刘备攻取瓜分,那也是蝇头小利。”

    可惜,袁绍要是能因为审配一番话,就放弃“两三个郡的蝇头小利”,那他就不是袁绍了。

    那可是两三个郡啊!比长平之战的筹码还大两三倍啊!

    只要跟袁术陷入持久战,弘农、南阳、还有河东郡位于中条山以南、黄河以北那片韩暹统辖的区域,肯定会落入刘备之手!

    九江郡和淮南郡也肯定会落入曹操或者孙策之手!

    其他的郡,就看各方谁动手快、军事上推进更顺利了。这么一算,相比于全部接收袁术的地盘,至少要少拿五个郡!

    袁绍心疼无比,他想要得更多。

    袁绍:“不如,还是稍微等两三天吧,我原则上同意沮公的建议,不过,再稍微看看,万一袁术给我们开个非常优异的条件呢。如果袁术的条件真有子远设想的那么优厚,我们就暗中试试。如果远远不如子远预期的优厚,当然是直接拒绝,以兵讨之。”

    今天始终没有发言的郭图,看主公已经做了决定,他这才出来表示支持,同时又稍微给点查漏补缺的小修小补刷一刷存在感:

    “主公英明!此法进退两便,可谓神计。不过,还需注意其他诸侯的动向:比如曹操如今虽然名义上归顺了主公,一起扶保燕王,可兖、徐二州毕竟只是主公的附庸,不是主公直辖。

    如今先帝遇害,天下无主,当提防他以为先帝报仇的名义、拒不承认袁术是为先帝报仇,从而起兵攻打袁术,抢占袁术地盘……”

    袁绍嗤之以鼻:“他怎么敢?阿瞒早就被我军打得服服帖帖。”

    沮授闻言,却是心中微微一凛:没想到这郭图除了拍马屁,倒也有些见识。

    他也不想派系斗争,就肯定了郭图的判断:“主公,确实不能大意。曹操原先不得不低眉顺目,那是因为天下有主,主公与刘备也达成了和睦。

    如今先帝遇难,一旦袁术被夹攻灭亡之后,主公与刘备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要主公与刘备开战,曹操还担心什么主公的压力?

    他完全可以假装是一心为公、一心为了先帝,然后‘谁真心为先帝报仇他就与谁结盟、他就承认谁是先帝继承’。到时候,主公又哪里有精力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曹操?

    说不定主公把曹**急了,那边刘备一称帝,曹操就承认刘备为天子,以求制衡主公自保,还能收割袁术的残余地盘壮大其势力。”

    许攸看攒功劳的话都让沮授说了,也不甘示弱连忙补充:“主公即刻派人去阿瞒处查看阿瞒对于袁术的态度,别把他逼太远就没事了。

    另外,恰才所言,倒也提醒了一个事儿,主公可另外派遣使者到刘备处,看刘备对新立天子的事儿如何看待:他是迫不及待先帝驾崩就要立刻称帝呢,还是肯接受燕王的诏命,承认燕王才是天下正统。如果刘备不称帝,保留目前的官职爵位也不要紧。”

    审配、郭图都忍不住脱口而出:“刘备枭雄,都到了这一步,怎么还可能不称帝?”

    许攸得意反驳:“虽然可能性不大,试试何妨?你们怕是忘了,当初故燕王伯安公,可是刘备、李素等人的举主,有大恩于他们。不然刘备如何以孝廉出仕?李素的茂才又从何而来?如此恩德,他们不该报答在嗣燕王身上么?

    就算刘备不答应,我们试试也没损失,还能打击刘备的仁德声望。要是刘备怒而斩使,那就更是说明他对故燕王忘恩负义、卑鄙无耻。”

    袁绍微微颔首,真心觉得有道理,当下就决定了:分别给刘备和曹操派出使者,再等袁术开条件的人来了,综合三方反应后,再作出最有利于己方的决策。

    ……

    此后几日,袁绍那边倒也是消息不断,他跟四大谋士开完会后的第四天,被袁术逼来的华歆,就找到了袁绍,说是有要事求见,涉及“先帝留下口谕遗诏”,想看看袁绍是否愿意承认这个遗诏。

    当然了,华歆不会带来正式的遗诏,袁绍就是把他扣留了或者杀了也没用,因为遗诏是否真的存在,还取决于袁绍肯不肯相信。

    一番暗搓搓的交涉之后,袁绍又惊又怒,责问沮授、许攸:“先帝驾崩无后,本来就该在外镇诸王中择贤德者称帝,他袁术居然想抢咱的定策拥立之功!

    那将来燕王就算当了皇帝,究竟是他袁术是‘保护遗诏确保传位’的第一功臣,还是我是拥立的第一功臣!如此无礼,要不还是驳斥急攻之如何?”

    袁绍不能不怒,他拥立刘和不就是为了得到对刘和的绝对控制么,这个大义名分怎么能被别人染指!

    沮授也是义愤填膺,表示支持,但许攸又提出了一些风险:“主公,我看袁术确实是伪造了死无对证的口谕遗诏。可是我们若是不答应,他又去刘备那儿忽悠呢?万一刘备觉得他很需要这个遗诏,来对抗燕王的自行称帝,那袁术不就和刘备结盟了么?”

    沮授直接反驳:“许子远!你当天下人都是你这等无耻之徒?刘备怎么可能为了这个名分,跟袁术结盟、容忍袁术的弑君之罪、至少也是害君之罪?

    主公,我敢担保,就算我军不接受袁术的条件,刘备肯定也不会接受袁术伪造的‘遗诏’的。我跟刘备共事过,我知道他这人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含糊。”

    许攸:“沮授!你居然说你跟刘备共事过所以很了解他,你什么意思?”

    沮授:“我只是就事论事!当年同朝为官时,主公与曹操、刘备又何尝不是同僚。”

    袁绍一挥手:“好了!不用多说了,既然刘备不可能接受,我们也犯不着给袁术面子了。燕王欲帝则帝,有我便可,何须遗诏!”

    许攸见“首倡拥立之功”这块袁绍的逆鳞被触碰了,知道这次肯定是劝不回来,便说:

    “纵然如此,也不急着先公开表态撕破脸,私下里虚与委蛇甚至打着护送使者华歆返回的旗号,顺势入境,多骗取一些袁术的地盘也好,缴械双方边境一些郡县的守军。”

    这个建议袁绍当然听得进去,毕竟是白占一点小便宜的事儿,他就吩咐许攸去安排,需要调兵的事情由沮授负责。

    袁绍军立刻动员起来,一边稳住华歆稍微住了两天。这个期间袁绍派去曹操那儿的使者也回来了,带来了曹操的态度。

    曹操明确表示他绝对不相信袁术是“试图从董承手中夺回皇帝,导致皇帝被董承弑君”,而且曹操还说这一切说不定就是袁术做的,连他的长女在皇宫中怀孕了暴毙这笔账都要算在袁术头上!

    袁绍见曹操态度那么坚决,也意识到“如果再接纳袁术,说不定真有给曹操投刘备的借口”的可能性,就更加死心塌地放弃了弟弟。

    不得不说,袁绍这次还真做了个挺英明的决定。

    至少从结果来看是挺英明的,至于决策过程,实在是没脸拿出来晒——完全是因为各方利益的逼迫,最后歪打正着逼到了一条还算四平八稳的抉择上,并不是袁绍自己一开始就想这么干。

    另外,早在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袁绍派去试探曹操态度的使者刚刚离开曹操的治所定陶、还没回到袁绍驻地邺城时,曹操的军队就率先对袁术发起了进攻。

    曹军从济阴、小沛出兵,夹击沟通袁术军东西两线的水路枢纽睢阳,试图把袁术军在梁郡以东的土地跟袁术的统治核心地带截断,从而把睢阳以东的淮北地区全部占领。

    袁术军在睢阳不得不就地展开防守,周边的部队也有向睢阳机动协防的姿态。

    而袁绍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才不得不急急忙忙护送“使者”华歆回雒阳,顺带着一路上装作笑面虎趁机偷袭接管了一些袁术军的县城。

    袁术因为袁绍还没有暴露出对他的恶意,而曹操、刘备都已经开始攻打他了,所以对于袁绍接壤的区域设防不足,主力都抽调到其他方向协防堵漏了。

    同时,也因为河南尹地区刚刚才被袁术统治不到十天,而且攻下雒阳之后袁术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把兵力分布到各个县驻防,这就导致河南尹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守兵,还是朱儁时期留下的部队,只是名义上归顺了袁术。

    这样的统治是极为不稳固的,袁绍来偷袭之后,荥阳、成皋以东的半个河南尹地区兵不血刃就二次投降了袁绍,袁绍一直推进到成皋的汜水关前(虎牢关),才勉强被反应过来的袁术军嫡系部队堵住。

    但袁绍军丝毫不留手,既然暂时突破不了雄关,就沿着雒阳八关的山势继续往南快速圈地,从中牟翻过嵩山,攻阳城,逼近颍川郡治许县。

    一直到了许县附近,袁术军才算是彻底阻止好了防御,跟袁绍进入对峙。

    ……

    袁绍利用不讲武德的“表面上不撕破脸,暗地里先偷袭捞一把”打法,短短几天之内,从弟弟那儿几乎白捡了一个多郡的地盘。

    与此同时,袁绍派去长安、询问刘备是否愿意承认燕王为帝的使者,以及袁术派去刘备那儿,试探刘备是否想要“先帝临终时传位给刘备”的口谕遗诏的使者,也才前后脚抵达长安。

    不过,这段时间里,刘备也没闲着,他虽然知道皇帝遇害的消息要比袁绍晚一些,但比曹操还早。

    所以双方使者抵达的时候,刘备的北路军正在猛攻袁术部将桥蕤在潼关、峣关的守军,已经把桥蕤打得有点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