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什么差事?
“嗯,我尽量去打点。” 听到徐文宣肯定的回答,徐和顺满意的点点头,罗氏则道:“这次老二家的被吓破了胆,心里恐怕恨着老二,我得去跟她交代清楚。 万一她不肯去看老二,我们说再多都没用,只要老二饿不着就不容易有事,他要去做苦工时,让老二家的给他备足干粮才行。” “里头还有林家老三,二媳妇肯定会去,他还牢里还好说,二媳妇隔三岔五去看他,给他们送点吃的,二媳妇怎么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被送去哪里做苦工。” 徐文宣皱眉,爹娘安排得这么细致,二哥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关心,二嫂岂会不让他知晓。 她自然会盼着他出来,等二哥知道爹娘如此体贴,而自己也为他们安排,岂非明明白白告诉二哥,他们没有不管他。 那么之前做的那些安排岂不白费工夫? “爹娘不要忘了我们两家已经断亲,二嫂去不去看他,那是他们二房的事,你们这样安排相当于告诉二嫂,我会帮他们安排见面,你们对牢里的儿子也关怀备至。 爹娘又不是没听说我们回来之前二哥在牢里有多嚣张,我不希望断亲这件事成为别人眼中我们推卸责任的借口。” 罗氏怔了怔,“那我只随口提一句,不说那么细,咱不提你二哥,你去村学跟毛先生打招呼,别让三宝没书可读。” “好了娘,该安排的事我会考虑周全,你和爹要去亲戚家走动就趁早,柳明轩那边安排好就即刻出发。” 他并非无情之人,该怎么安排心里有数。 徐文宣明白他们始终放心不下二哥,可分明商量好断亲就断得彻底点,至少给二哥和外人是那种感觉,但他们总安排各种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非常关心犯事的儿子。 所以徐文宣此刻的心情有些烦躁,聊完之后立即去县衙找知县,然后去飞鸿武馆问他们是否有信件或物什要带去给黄师傅。 最后又去海城书院拜见教过他的先生们,顺便拿他们写给孟先生的信。 另外孟先生的弟子们也有信留在书院,其中还有人回宁海见过徐文宣,对徐家发生的事表示关心。 临行前一天,徐父徐母提着食盒,干粮和水壶去牢里看望徐文才,后者见他们来,两眼放光,从地上蹭起来,扑腾到牢门边。 “爹娘可算来看儿子了,就知道你们不会狠心丢下我。” 罗氏哽咽道:“二郎,我们赶明儿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以后你要乖觉些,好生反省、赎罪。” “娘真的不能让三弟和三弟妹救我出去么,儿子是被人蛊惑的呀,是他们捧着钱财来诱|惑,我一时没控制住才犯下大错。 那红泽是京城来的大官,我犯的事由他做主,我上次就看出他和弟妹关系很好,只要弟妹一句话,我就可以出去,我保证出去以后安分守己,我什么都不想,乖乖在家种地,行不?” 林老三跟着央求道:“徐叔,徐婶子,你们行行好,姐夫和我们只是收了钱财,没做伤天害理的事,三郎兄弟把钱都还回去了,你们请红大人放了我们吧。” 徐和顺怒道:“混账东西,都这个时候了,你们还以为颜颜一句话有那么管用,我们看你们脑瓜子里没装东西。 你们犯下的事,损失惨重的是谁?反正我们没有能力救你们,二郎,我们三房已经与你断亲,本不该来看你。 临走之前给你送这些吃的,还有被褥来,算是了断我们的父子情,以后可能也见不到了,你好自为之。” 然后对罗氏说:“放下东西,我们该走了。” 明知他们没有能力救他,却还要一次次的为难他们,总是为犯下的错找借口,推责任,一点没反省他给三房带来多大损失,只知道让老三两口子帮他。 原本难以割舍的父(母)子之情,亦被徐文才不合时宜的请求冲散。 他总想着自己,既不为兄弟着想,又不能体谅父母的难处,难道他就想不到他们曾帮他争取过? 罗氏将东西从缝隙塞进去,不顾徐文才的叫喊,抓着徐和顺离开,背过身的她眼泪簌簌流下来。 徐文宣在外头等,见他们这么快出来,心里大约知道二哥又惹他们不痛快。 “三郎走吧,再不想管他了。” 见他们难过,徐文宣遂道:“爹娘,我给大哥找了份差事。” 罗氏吸了吸鼻子,两位老人哄着眼圈齐刷刷看向他,“什么差事?” “县衙的狱吏有个空缺,我请知县大人先留着,如果大哥愿意来,那个位置便是他的。” 罗氏回味片刻,水汪汪的眼睛里闪出光芒,“好啊,你大哥肯定愿意。” “容不得他不愿意,狱吏怎么着也是吃皇粮的人啊。” 徐文宣知道他们听了会特别高兴,没有告知他们狱吏不吃皇粮,而是由县衙发放微薄的奉银。 罗氏夫妇自然高兴,有大儿子在牢房里当差,被关着的二儿子会方便很多,至少有人能照料。 他们回家,兴致勃勃的告诉徐文章那个好消息,果然如徐文宣所料,他不愿意去衙门当差。 “家里有这么多地要种,我还要去卖香皂,忙不过来,我也干不来那种差事,而且去衙门当差得的俸禄还没有我在家赚得多。” 徐文宣没有劝他,徐父徐母也没直接表明让他去照顾二儿子,而是摆出一副恨他不成器的模样。 “钱钱钱,我给了你那么多钱,你花得完不?你要赚那么多钱来干什么,三老好不容易给你谋得的差事,你怎么能不知好歹。 在衙门当差,怎么说也是官吏,走出门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哪点不比你在家种地强?你差事做得好,还可能高升。” 梅氏听了抬头挺胸,挺直腰杆,劝徐文章说:“孩子他爹啊,那可是当官,咱们大房也成体面人了,你去嘛,我们往后可以搬去县里住,还能让大宝二宝去书院,不,县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