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dquo;年轻的帝王垂眸,沿海因为女子纺织刺绣能赚很多钱,所以对女性工作的束缚最小;京城因为女帝,也因为女官的任用,对女子的束缚也较轻,如果让他们看见女学的好处,人们就会蜂拥而至。 不过那几个藩属地,政令的推行总是有些困难,拥兵自重的藩王也不在少数,扩女学和削藩是如今的方向,到那之后,我很期待女主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离寿宴过了一周,三人也讨论出一个章程,藩王纷纷离开京城回到封地,端阳王没有离开。他被舒书兰冷冰冰但有礼到挑不出毛病的多次拒绝挑起了兴趣,试图将对方掌握在手中,于是找了一个借口,向女帝请求在京中多停留几日。 正正中下怀,女帝一口答应,然后观赏了一出男追女,女烦不胜烦的戏码。 对舒书兰来说,端阳王就是一个行走的大麻烦,只会干扰她的工作,然而还有无数人羡慕她的处境,这令舒书兰周身的气场更为低沉。 直到女帝在朝堂上扔下削藩这样的消息,舒书兰才终于从躲不开的偶遇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接到削藩之事有自己正在拉拢的女人参与时,燕修然没忍住捏碎了茶盏,身边的小厮大惊失色,担心他弄伤手指。 端阳王没有感觉到疼痛,他怒极反笑:好,很好,我们走!rdquo; 和女帝在一起的舒书兰挑高眉毛,嗤笑着端阳王的离去,又转头对着宁素说:我想去调查端阳王的封地。rdquo; 她直觉,这个令她感到厌烦的王爷,或许会变成她的政绩。 好。rdquo; 宁素勾起唇角:一切都按照计划安稳进行。 第53章 女帝世界 舒书兰的离开,并不代表着京中的变化告一段落, 相反, 她的离开拉开了女帝改革的大幕。 除了女学、削藩、之前的农业, 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轻徭薄赋外, 女帝宣布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在教育上整顿官学、改革科举;在军事上训练军队、调查裁减不符合标准的士兵;商业上允许商人入仕、推广贸易、开海禁。 整个朝堂,都因为女帝的举动而震动着, 反对的奏折如雪花片一样堆满了她的书桌。然而当京中部分官员试图联合起来, 在宫门长跪劝女帝收回成命的时候,惊愕地发现朝中年轻的官员,包括自己的子侄辈,都十分推崇女帝的新政, 甚至反过来劝说他们新政的好处。 这到底是什么时候被策反的?! 他们简直难以置信,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家中还有隐藏颇深的女帝粉丝,有的官员家中瓷器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不管怎么说, 政令还是一层层推广下去。 宁素这几年也并不是虚度, 她在系统和观众的指导下, 跟几位心腹商议后,通过科举选拔士子, 推举提拔底层官员,重用寒门举子, 慢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班底。 而世家贵族她也没有放弃拉拢,从年轻一辈入手,渐渐渗透,才达到了今天的效果。 而朝中官员也有幸时隔三年,再次体会到了女帝的雷霆手段,贪污者一律免职,数额重大造成严重后果的斩首示众,抄家充公。他们不知道对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调查的,也不知道那些大义灭亲的人是不是脑子进了水,但是那一颗颗人头还是让他们警醒。 一时间风声鹤唳,某些家中有这类事迹,但没有被揪出来的官员顾不上反对新政,一个个安分守己,还有上奏告老还乡的,女帝似笑非笑的允了后,他们更是连家中那些逗猫遛狗眠花宿柳的纨绔也被拘在府中,不准出去闹事。 谁知道下一刻,那些人的命运会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户部尚书是被罢官的一员,若非他一贯小心谨慎,又在女帝上位后更加收敛,恐怕此时也是人头落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他幸运的没有在三年前被女帝清算,如今却依然被抓出了。 舒府一夜之间变得萧条起来,府门上贴上了封条,一大家子被赶了出来,舒父遣散了大部分奴仆,看着留下的妻妾子女,住在客栈,不免的头疼。 正妻只知道哭泣派不上用场,近日来都是姨娘在操持着家事,庶女不懂事,无法忍受如今的生活,总是哭闹,让他倍感心烦,而培养出来的儿子们也一遭失去了大好前程,变得沉默起来。 他官场上的朋友们自顾不暇,为了明哲保身,只给了他一些银两,让他不至于捉襟见肘,而舒父如今能指望的,居然只有那个忤逆不孝的大女儿。 可惜舒父做足了心理建设,去见大女儿寻求帮助的时候,却吃了一个闭门羹。他不相信门房所说的主人不在的消息,认定了对方是冷眼旁观,不愿意出手相助。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他如今只是一介布衣,他的女儿依旧是女帝面前的红人,而女帝为了表示自己处理户部尚书不会波及到舒书兰,赏赐了许多东西,包括她收到的寿礼,都送入了舒书兰府中。 舒父不由得更加后悔,后悔和女儿翻脸,要是当初在府中能好好对待这个女儿,也不至于亲父女处得跟仇人一样。 他叹了口气,熄了这份心思。 舒书兰府下人倒是来问过自己主人母亲的意见,是要跟着舒父,还是跟他们回府。泪眼朦胧的美人不解地质问难道不能一起住进她的宅子吗?不管父亲不是不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