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铁血战魂在线阅读 - 第645章 自喷井

第645章 自喷井

    其实现在八路军要做的工作,除了苏菲说的那些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说……

    加快技术兵种的培养。

    这个大家一直在努力,比如说山东八路军装甲兵训练学校一口气就招了五百多个车组。这么多车组,坦克顿时就不够用了,每个车组一天也只能练上个把小时,其他时候都是在听教官讲课或者对着空气操作。陕甘宁边区则用四十辆谢里登坦克一口气培训两百多个车组,用朱老总的话来说,总得多储备一点人才,万一有了战损也好及时顶上去啊,人等装备总比装备等人强。

    至于航空兵……练得就更狠,几十台模拟飞行器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猜猜山东飞行员训练基地一口气招了多少飞行员?说出来吓你一跳:不是一两百,而是整整一千五百多人!当然,绝大多数都只能玩玩模拟飞行器,上上理论课,只有第一批飞行学员经常有登机飞行的机会。不过,刘雷公那家伙简直小气到家,别说普卡拉攻击机,就连初教机也舍不得让人多飞,所以空军飞行员上的教练机并不是薛剑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初教七,而是结实耐操的dc-3……这玩意是用药品跟美国换的,便宜,就算飞坏了也不用太过心疼。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出事,几乎每天都有人受伤,但强度只增不减,为了能上天,那些从陆军转过来的飞行员都玩命了。

    此外还有伞兵。山东八路军以少数被俘后经过教育加入八路军的日军伞兵为基础搭起了训练基地的框架,组建了全军第一个伞兵营,这些伞兵的训练更加亡命,十几堂理论课和基础训练之后就直接上天,甭管多恶劣的天气,只要飞机敢飞他们就敢跳,飞机不敢飞……那他们想跳都跳不了。现在苏联把被俘的德军伞兵也列入了交换之列,一批批的送过来交换药品,这个伞兵营的编制急剧扩大,已经达到了伞兵团的规模,而且看样子,最多明年六月就有望达到伞兵旅的规模了。

    相比之下,汽车兵的训练是最轻松的,这年头没什么交通法规,更没有交警,只要不撞车不翻车不撞上人就没事,所以汽车兵的培训非常快,个把月就能教出一批,这效率,跟耗子下崽有一拼。考虑到有很多地方大卡车是去不了的,所以八路军还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小的三轮车运输部队,一水的八吨王。这个驾驶员培训起来就更快了,基本上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个上两天就全会了。相对而言,维修兵的培养就难一点,不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年头中国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咬牙磕就是了。

    还有就是修机场。这一战山西八路军彻底尝到了有一支强有力的航空兵配合作战的甜头,据参谋部的估计,那区区几十架作战飞机在这场大战中起到的作用不亚于二十个精锐步兵团!很多战斗用步兵的话可能得死伤几百人才能搞定,但航空兵几枚重磅炸弹下去就全解决了,步兵只需要负责收尸就可以了。航空兵如此给力,而且将来航空兵的规模还将急剧扩大,不修机场就太傻了!所以现在整个华北乃至陕甘宁的根据地都掀起了一股修机场的狂潮,不仅要修可供普卡拉攻击机和火凤凰轰炸机起降的机场,还要修可供远程轰炸机起降的,一条跑道就长达三四千米的那种。整个华北一口气开建四五十个大大小小的机场,所修建的机场数量和起降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现阶段所拥有的飞机那可怜巴巴的数量,着实让日军摸不着头脑。

    还有就是石油。

    山西大战在日军兵败如山倒之际戛然而止,一来固然有所有作战目标均已达到,没必要继续打下去的原因,二来,也是因为油料储备快见底了,再打下去的话,只怕还没有歼灭第26、27师团,八路军那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飞机、汽车、坦克就要趴窝了!老革命们在第一次品尝到机械化作战的甜头的同时也尝到了油料短缺的苦涩。山西这边没有油田,只能做来料加工,花大价钱引进生物柴油提炼设备,这套昂贵的设备可以将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大豆油、玉米油乃至动物油脂转化成可供车辆使用的生物柴油,原料充足的话一个月可以炼上千吨油呢。遗憾的是压根就不会有充足的原料,这年代老百姓饭菜里一点油水都没有,还要把油拿去变成柴油?那是不可能的。山西八路军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连延长油田生产的带自己千方百计提炼的,攒起了四千来吨燃料,结果短短两个月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于是,战后,那些用煤汽瓶灌满柴油和炸药当燃烧弹发射出去,将大批大批日军烧成焦炭的指挥官被骂得狗血淋头。

    所以阎老西拿到的计划书里,建设煤化油工厂项目赫然排到了第一栏,不是建一个两个,而是一口气建五个!当然,产能都不大,这五个工厂顺利投产的话,每天可以合成两百吨汽油……

    阎老西眼前一黑……

    这就是所谓的产能不大吗?

    此外,农业生产计划里也加入了大力种植蓖麻这一项。蓖麻是出油率最高的油料作物,而且不挑地,在瘦田和坡地都能长得很好,所有必须大力鼓励老百姓去种植,种得多的话补贴三百计小米!

    不过,煤化油和蓖麻油制造生物柴油这两个项目今年都没指望了,甚至明年煤化油工厂都不大指望得上,真正能指望的,也只有延长油田了。

    苏菲从总部出来后便和薛剑强一起上了飞往延安的飞天三蹦子。她在山西这边的工作已经交接完毕,山东那边老早就催着让山西军区把人还回去,不能再拖了。不过临走前她想去看看延长油田,薛剑强自然满足她。

    飞越黄河,延长油田赫然在望。

    这是中国第一个油田。早在两千年前,这里就不时有石油从地底下喷出,被当地老百姓收集、利用。1907年,这里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中国的石油工业萌芽了。不过这个油田实在是糟糕,产量少,原油质量也差,各方势力都不大看得上眼,甚至觉得它根本就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后来红军长征,开辟了陕甘宁根据地,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延长油田也就成了重点项目,红军在这里打了很多油井,每年开采几百吨石油,用土法提炼,制得的汽油、柴油、煤油、蜡片、枪油等等产品一部份自己用,大多数则卖给国民政府军。

    不过现在延长油田可不是几台老旧的磕头机在那里磕了。苏菲一落地就看到,好几台巨大的钻采机正在轰隆隆的往地下钻。这些设备同样是八路军五个月前向薛剑强采购的,采购很顺利,就是运过来的时候很费事,没有这么大的运输机能运它,只能拆解开来一件件的运到延安,再装车送到油田,然后组装起来再用,非常麻烦。不光是现代感十足的钻采机,正规的炼油厂也建起来了、化工厂也建起来了,管道四通八达的,看着就激动。油田被打出了十几口天然气井,每天都有数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被抽出来送入工厂,然后一半变成氮肥,一半变成炸药。不远处,几道烟柱直冲云宵,那是燃煤发电站的烟囱里喷出来的。这个发电站不仅为油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还照亮了整个延安……呃,连部署在延安周边的国民政府军也要向他们买电用。

    苏菲激动万分:“真……真美啊!”

    薛剑强皱起眉头:“乌烟瘴气的,哪里美了?”

    这是大实话,随着石油、煤炭大量开采、使用,空气质量确实不怎么好。

    苏菲开心地说:“我觉得这样很美!这些巨大的钻采机械很美,这些四通八达的输油、输气管道很美,就连发电厂烟囱中高高喷起的白烟也很美!我希望有朝一日,这样的画面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

    薛剑强咕哝:“这样一来那空气还能要吗?”

    好吧,两个人的分岐真不是一般的大。

    苏菲心情好,不跟他计较。她指向几口看上去怪怪的钻井:“那是干嘛的?”

    薛剑强说:“那是注水井。这油田的地压实在太低了,打出的油井都是一点一点的往外渗油,产量非常低,不好搞,所以在打井之前先打注水井,往里面注水提高地压,将油从含油层里逼出来,到时往下面一钻,噗!石油就喷出来了。”

    苏菲眨眨眼睛:“听起来很过瘾。”

    薛剑强说:“是挺过瘾的。这几口是新井,听说一个月前才开始注水的,没啥看头,至少还要过两三个月才能开钻,那几口正在钻的是已经完成了前期注水的,就看能不能出油了……走,我们过去看看。”

    有两口即将钻到千米深度的油井周围,无数负责石油开采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在不远处紧张地注视着,眼也不眨。经过艰苦的研究、钻探,大家一致认为这一块是油气资源富集区块,在这里开采可收事半功倍的功率,所以大家改变了以前狂打井,每口井每天采收一百几十斤石油,积少成多的策略,只是对现有的十几口油井进行压裂、深钻,提高它们的产油量,维持每天三四十吨的产量,供整个边区使用,不再打新井了,主要力气都集中在这一块,当核心工事来啃了。几个月来他们在这里打数十口注水井作前期注水,提高油井的压力,每天耗费的资源海里去了,可几个月来一滴油都没有产出,所有人都承受着压力,所以对第一口井能否出油格外的紧张。

    钻机以每天三百米的惊人速度往下钻,大量泥浆源源不断地注进去,以确保它正常运转。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等待着……苏菲和薛剑强分开众人挤进去的时候,分明看到钻井机仿佛失去了依托似的往上飘了一下,专家用堪比排炮轰击的声音狂吼:“闪开!要出油了!”

    话音未落,就听到一声闷响,一股漆黑的液体顺着油管呼啸着喷向天空,跟间歇泉似的,但高度是后者的数倍!这玩意儿在空中散开,化作一阵黑雨洒向人群,躲避不及的人马上就被喷得比非洲黑叔还黑了。但没有人会在意被喷到点什么,人群看着那条黑色油龙,瞬间陷入狂欢之中,冲向暴雨般落下的石油任凭它喷在自己身上,挤不进去的就用手接着然后往自己脸上涂,所有人都在欢呼:“出油了!出油了!是自喷井!”消防安全意识什么的全都抛到了脑后,整个油田都变成了狂欢的海洋。

    也没法不狂欢。以前他们打的油井都是靠磕头机一点点的将油从地下抽出来,费事,而且产量少得可怜,现在打出一口自喷井,地底下的石油跟喷泉似的狂喷,一口井的产量顶以前几十口,能不开心么?都要笑疯了好吧!

    紧接着,另一口油井也轰一声,喷出了一条油龙,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

    苏菲也给喷了一脸,却一点也不在意,还笑得非常开心,冲着那条张牙舞爪的油龙欢呼:“喷吧!喷得多多的!喷得越多越好!”

    这是八路军在山西大战胜利后收获的又一份捷报:十一月八日,延长油田打出了两口自喷井,每口首日产油都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吨,后来稳定在了每天十二和九吨吨,算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高产油井了。

    此后几日,又有好几口油井喷出了油龙,最差的一口首日产油也达到了十一吨。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的人们获得了上苍的馈赠,黑色的金子从地底下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为他们的战车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