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院试风波(三)
(求收藏,求推荐票!) 王守文朝他摆了摆手道:“不怪你,下去吧。” 便在三人打算大快朵颐时,一个清秀熟悉的声音在他们耳畔响起。 “几位原来也在这里,不知韩某可否借坐片刻?” 谢慎抬头一看,只见距离自己四五步的位置,韩晅背负着双手,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容。 “原来是韩兄,快快请坐!” 对韩晅,谢慎还是蛮有好感的。看他的意思应该是酒楼坐席已满,想和他们拼桌了。 “慎兄有请敢不从尔?” 韩晅毫不客气的走到桌前,撩起长袍端坐了下来。 “伙计,再加一碗汤面。”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个尚算惬意的午后,能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在酒楼里吃面也算是一幸事罢。 ...... ...... 吃过午饭,谢慎一行四人便原路返回了府学。 如谢丕所料,上午八股文考试出现的舞弊事件并没有对整个院试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原本两场面试改成了笔试。 泥人尚有三分气性。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大宗师陈方垠自然是没什么心情面试诸生了。这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谢慎拿着号牌,挎着竹篮复又回到自己的号舍,耐心等待公人前来发卷。 这两场试帖诗的考试,不出意外只是走个过场的。在时文只考一场的情况下若是再刻意强调诗作的作用,简直是有悖于朝廷开设科举的初衷。在这一点上,即便大宗师陈方垠再任性,也不能将个人喜好凌驾在朝廷的国策之上。 但谢慎依然会认真的答好每一道题,原因无二,他之前出的风头太盛,如果这次的院试诗作水平大降,肯定会招来许多非议。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谢慎还是决定发挥出全力。 过了没多久,发卷的公人便走到谢慎的号舍前,对了一番号牌便将两份试卷都发给了少年。 谢慎心中暗暗一沉,看来大宗师是真的生气了,竟然要两场连考。也罢,早考完也算早了却一桩事情。 谢慎打开第一份试卷,题目是‘苍鹰掠地’四字。 这是出自苏轼《祭常山回小猎诗》:“趁兔苍鹰掠地飞。” 谢慎略作思忖,便提笔在白纸上写道: “百中虚文囿,苍鹰掠地归; 如何惊雉影,翻逐鸷禽飞; 色木罹罗避,心偏窜野违; 多因魂未定,不识计全非; 路问金眸疾,风卷铁距威; 几番愁侧翅,一瞬失残翚; 抱木猿犹转,藏林鸟亦稀; 山梁无猎羽,好自惜毛衣。” 最后少年在题纸上补好题目《惊雉逐鹰飞》。 比起那些咏荷诗,此诗的格调肯定要差不少,但因为破题、承题、起讲的限制,已经算是不错了。 将试卷放到一边谢慎又去看第二道题目。 “昭君出塞”四字赫然映入眼中,啧啧...... 谢慎手中握着笔杆,几次抬腕想去蘸墨最后都收了回来。 这个题目颇是有些难度,难就难在命题太平常了,是大家最熟悉的历史事件。这样的题目很容易写的泯于众人,想要出头便要多考虑一番破题的角度。 昭君出塞,自然是千古恨事。这个恨不仅仅是对于昭君,更是对大汉民族而言。试问一个强大的朝代怎么会靠一个女人远嫁塞外来换取时间? 这次谢慎先是写下了题目《王昭君琵琶出塞》,进而挥毫疾书,一组五言长诗便跃然纸上。 “竟嫁单于去,琵琶别汉宫。 秋将从塞老,声漫出关雄。 大漠孤台紫,长城万柳红。 回头辞苑月,弹指向边风。 身盼金能赎,图怜画未工。 酬恩双泪外,写怨四弦中。 谱作离鸾曲,催成汗马功。 文姬他日到,笳拍又相同。” 全诗极富画面感。“大漠孤台紫,长城万柳红。”一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诗句,形象的将长河落日,孤雁红柳的景象描绘出。 而“身盼金能赎,图怜画未工”则是化用了白居易《王昭君》的“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历史记载中王昭君出塞是“自请之”,满怀着一股大无畏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佩。可也有传言称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因为她得罪了宫廷画师毛延寿。此君在宫内家人子中收取贿赂,若是不给银钱的家人子,就会被其刻意丑化。汉代宫人何止三千,那些没有名分的家人子若是不通过宫廷画师几乎是没有机会得见皇帝的。这么写倒也是一种文人的遐想。(注1) 全诗极为工整,又歌颂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实在是叫人挑不出毛病。 谢慎满意的放下了笔来,等待考试结束。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方有公人敲响了梆子。 谢慎交完卷后出了号舍跟着诸生一道离开了府学。此时府学就是是非之地,还是不要久留的好。 回到府中,在小萝莉的侍奉下换下了外衣,谢慎只觉得心神疲惫。 “公子,你今天怎么没精打采的?” 二丫半歪着脑袋坐到床头,柔声问道。 对于突然变得温柔的小萝莉,谢慎颇是有些不适应:“这一日院试写诗作文可是把我掏空了,没个几日休整怕是缓不过来。” 小萝莉托着脑袋陷入了沉思,过了良久眼眸一闪道:“我看公子是想放松放松嘛,不若就给我讲故事吧。” 谢慎心中几乎崩溃,他怎么就惹上了这么一个粘人的小妖精呢。 石头记已经讲完自然不能现编,谢慎思忖了片刻便咳嗽了一声道:“我给你讲个新的故事吧,名字叫《儒林外史》......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 ...... 注1:家人子:汉代对无官职名号宫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