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养个权相做夫君在线阅读 - 第299页

第299页

    别的就没再提。

    慕绾绾多少有些懂了。

    过了元宵后,镇上的商铺基本就都开业了,超市也在十六那天重新营业。乔家的男人们都去镇上帮忙,乔明渊也去,慕绾绾自打盘下这个超市后,这还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入目皆是新鲜,对慕绾绾赚钱的手腕更是赞赏钦佩。过了年,大家屯在家里的菜都吃得差不多了,也是年前结余,帮工的、做买卖的都有些银钱进账,第一天的生意爆好,等晚上盘店时,营业额让所有人都吃惊。

    光这一天就卖了八百多两银子!

    超市大量补货自不用提,素食斋那边也来信催了几次,说屯着的泡菜和大麦茶都告急,让乔家赶紧送些,乔家人又开始脚不沾地的忙碌起来。

    正月二十,乔明渊回学馆。

    前一天将卫轻轩和鸣回送回家,在慕绾绾和鸣回的死缠烂打下,卫轻轩答应两人,以后但凡乔明渊休沐,就来清水湾接他,一同回乔家。

    这让乔明渊很高兴。

    跟着卫轻轩读书不过一月有余,他已感觉茅塞顿开,心中很多从前不明白的东西都豁然开朗,若能时时在先生跟前学习,只怕进步还会更快。他不知道的是,从前虽说无书可读,可他那连着好几年在修文学馆后门听夫子们教授,无形之中学到的东西早已存在脑海里,只需有人引导,就能水到渠成。乔明渊本就极为聪明,卫轻轩又是多年教学的大儒,两人相得益彰,一拍即合。

    只乔明渊的进步神速,还是让学馆里的人吃惊。

    回到学馆没两天,明阳学馆就开始了旬考。所谓旬考,就是十天一考,这可比在丙班和乙班的考试频率要高很多。

    其实说起来,入了甲班之后,大家都感觉到轻松了很多,原因无他,甲班的学生基本都是基础功打好了的,不再需要夫子们耳提面命的要求背书或学习,除了早上日常授课一个时辰,其他时间学生们都是随意,想看书就看书,想睡觉就睡觉,初到甲班的那几天,乔明渊等人都觉得有些不自在。然而,读书是否有所成,全靠的是自觉,高下就是在这时候分出来的。

    逞论用功程度,沈秋池排第一,乔明渊排第二,董路排第三,这三人都是认真读书的好苗子,林则惜本想混着,眼见着三个好友手不离书,他不自觉的也跟着读了起来。

    交一个益友是很有必要的!

    甲班的夫子其实就是以丁宝林为主,过年前丁宝林给学生们留了功课,年后一来就检查了一番,大多数学生都完成得不错,做得不好的,丁宝林也不会当堂说。

    检查了功课,旬考就开始了。

    这完全是打了乔明渊等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180章 好文章

    他们年前才来的甲班,还不太清楚甲班的规矩,匆匆上阵的结果,就是在旬考上丢了颜面。旬考不像丙班那样只考帖经题等,考试方法简单粗暴,要考的东西却极多。

    时下科考,主考帖经题、墨义题、策问题、经义题、杂文题五种题目,旬考就是从这五种题目里随机挑选。也就是说,这次旬考是靠帖经题,那整张卷面都是帖经题,这是最简单的,毕竟能入甲的学生,不敢是帖经题还是墨义题都是不成问题的。难的是后面三样,策问题、经义题、杂文题。

    策问:大部分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命题形式和现代语文考试中的论述题或命题作文差不多,也像现代社会的公务员面试问题一样,给你一个热点问题,你来围绕这个问题分析、阐述你的观点,要有深度方为上佳。

    杂文:是以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今天的应用文写作,亦称为公文写作,有固定模板,上手快,出彩难。

    经义:以儒家经典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类似今天的读后感。

    这三种题目本身可考的东西就太多太多,加上为了推陈出新,很多考官们煞费苦心,又在此基础上搞出了截搭题。

    尤其是经义题的截搭题,简直是历年历代考官们的最爱。

    所谓截搭题,顾名思义,就是将出处不同的句子去头去尾拼在一起,或者将几句内容互不关联的话凑在一起,将本来不当连的地方连起来,乍一看,考生莫名其妙,再一想,晕头转向。有些学识浅薄些的,连截搭题考的是什么都看不懂。科考场上考的也是心态,看不懂题目还怎么考?考生心态崩了,考官就笑了。有个极为有名的截搭题,考题就是:“君夫人阳货欲”。

    别想歪,以为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夫人想那啥那啥了。

    完全跟那些乱七八糟的没关系,这句话出自《论语》的两个章节,“季氏”第十六:“邦君之妻,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季氏”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

    你说说这都叫什么事?

    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

    对于截搭题,天下读书人深恶厌绝,考官却情有独钟。于是时下的学馆之中,也有不少截搭题的考法。不过丁宝林还算厚道,念及这次有七人刚刚入甲,没整这种截搭题出来。

    他此次旬考考的是策问题。

    题目是:“问淮安鱼税。”

    淮安乃大盛一个郡县,因为临着淮海,那儿的人民都以打渔为生,土地是盐碱地,种地的极少,当地的赋税以鱼税为主。然而百姓们靠天吃天、靠地吃地、靠海吃海,海龙王开眼睛给口饭吃,日子就好过,海龙王不高兴,日日兴风作浪,就是九死一生,这是拿命在求生活。因收鱼税,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在平雍年间还发生过渔民暴乱的事情。这之后,平雍帝下令减免鱼税,才保得那一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