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成七零小公举在线阅读 - 第14节

第14节

    前些年管的严,别说在自家院子里种菜了,就是院子里长的一根草,那也是公家的。

    这两年松了点,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了点菜。

    至于原本让种菜的自留地,都种上了庄稼。

    没办法呀,毕竟光喊口号是吃不饱饭的,所以对社员的这种行为,大队跟公社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后院地方不大,种的菜种类可不算少,有黄瓜,茄子,豆角,韭菜……

    孙桂枝一家都是勤快人,侍弄的好,种的菜在整个大队是数一数二的好,尤其是今年,这些菜更是长的格外的水灵。

    用罗老太的话说,这是老天爷怕王美清吃食上受委屈,所以格外照顾了些。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孙桂枝是信,隐隐的,她还有种与有荣蔫的自豪感。

    按下孙桂枝在家准备晌午饭不提,再来说说赵永兵。

    王永兵回老院的时候,老王头蹲在院子里那棵老榆树下抽旱烟。

    王永兵唤了一声“爹”。

    老王头撇了他一眼,“回来了。”

    王永兵嗯了一声,“我娘呢?”

    王奶奶已经从灶屋里走了出来,看到四年未见的小儿子,人高马大的站在跟前,眼圈就是一红,“黑了,也瘦了。”

    王永兵笑道,“娘,我没瘦,是比以前结实了。”

    王奶奶抹了抹眼睛,“累了吧,快进屋歇着,娘给你做饭。”

    “娘你别做我的饭了,大嫂说让我在她家吃。”

    老王头哼了一声,“去你大嫂那儿吃吧,她有钱,又有能耐,能给你做好吃的。”

    王永兵皱了皱眉,没接老王头的话,拎着包进了屋。

    老王头把旱烟在鞋底上磕了磕,然后趿拉着鞋跟着进了屋,见赵永兵拉开提包往外拿东西,便眼巴巴地看着。

    王永兵从提包里拿出的有鸡蛋糕,有饼干,有糖果,有糖水罐头。。。

    带的东西确实都是稀罕东西,可是唯独没有他心心念念的麦乳精!

    老王头就有点不高兴,“麦乳精呢?”

    王永兵一愣,心说他爹咋知道他给二丫带了两罐麦乳精?难道是他往外拿麦乳精的时候,被人看到或听到了,然后就传到他爹耳朵里了?

    既然他爹已经知道了,他也没必要再瞒着了,便淡淡地回了一句,“给二丫了。”

    “你说啥?给谁了?”

    “给二丫了。”

    老王头不敢置信地看着王永兵,眨巴了两下眼睛,然后一下子爆发了,“给二丫了?我是你爹还是她是你爹?!”

    王永兵听得只皱眉,“你这叫啥话?二丫还是个小奶娃娃,不该给她喝吗?”

    “行行行,你大嫂是亲的,二丫也是亲的,就我这个爹是个后的,那你去问你大嫂要吃要喝去,往后你就当没我这个爹。”

    王永兵真是越听越莫名其妙,就为了两罐麦乳精,至于吗?二丫那么小,麦乳精不给她喝给谁喝?

    王永兵跟老王头,本来就不大亲近,如今刚进家门,就莫名其妙的被老王头抢白了一顿,王永兵的脾气也上来了,二话不说,转身就走了。

    王奶奶急急跟了上去,“永兵,你爹就是一时气话。。。。”

    老王头在后头大吼,“叫他走,有本事一辈子都别进这个家门,我只当没生这个儿子!还没出息呢就不认爹了,看我不去部队找他们领导告他去!”

    王奶奶不敢吭声了,站在院门口直抹眼泪。

    王永兵去了孙桂枝家,不过在进家门之前,他就收拾好了心情,脸上挂上了和煦的笑。

    因着王永兵要过来吃饭,今儿个孙桂枝在灶屋里是忙得热火朝天,也不知道做的啥好吃的,满院子都是饭菜香。

    王美清躺在一辆木制婴儿车里,车子里垫的软软乎乎的,王莲清在旁边逗着她玩。

    这辆婴儿车是孙东强给做的,放平了能躺,等孩子大了,能坐了,稍微改一下,就能当个小推车。

    孙东强打小就手巧,脑子也灵活,自己一边琢磨一边做,愣是给他做出来这么一辆多功能小推车。

    这辆小推车刚拿过来的时候,一些有孩子的人家别提多眼热了,这推车好啊,孩子躺在里面,磕不着碰不着,也不怕孩子打滚掉下来,多省心。

    等到孩子大了,稍改动一下,孩子就能坐在里面,也不怕掉下来。

    有人想请孙东强也帮着做一辆,可孙东强说了,只此一辆,不再做了。

    他的小外甥女是独一无二的,用的东西,当然也得是独一无二的。

    好吧,旁人也只能继续眼热了。

    王莲清看到王永兵来了,脆生生的喊了一声“三叔”。

    孙桂枝拿着把铁勺从灶屋探出头来,“你先在院子里坐一会儿,饭很快就好了。”

    说完,又去忙活去了。

    王莲清乖巧地给王永兵搬了一张凳子过来,王永兵在王美清的小童车旁坐下了,看王美清咧着没牙的小嘴冲着他笑,忍不住把王美清抱了起来,“二丫,叫三叔。”

    王美清格外喜欢赵永兵这身绿军装,舞动着小手,咿咿呀呀。

    王永兵听得直乐,“二丫真聪明,这么快就会叫三叔了。”

    王莲清瞪大了眼睛,“三叔,你也能听懂二丫的话了?”

    王永兵成心逗她,“听得懂,你听,她这会儿又喊你姐姐了。”

    王莲清认真地听了一会儿,然后老实地摇了摇头,“我还是听不懂。”然后又一脸羡慕道,“我啥时候才能听懂二丫喊我姐啊。”

    灶屋里的孙桂枝噗哧一声笑了:她这个傻闺女哟,咋就这么老实呢,人家说啥就信啥,往后可得看紧点,要不然,只怕早早的就被哪个臭小子给哄走了。

    王永兵来的突然,家里也没准备肉,就多炒了几个鸡蛋,一盘鸡蛋炒韭菜,一盘鸡蛋炒菠菜,一盘清炒小白菜,一盘蒜泥黄瓜。

    虽说没有肉,可在这年头,已经称得上丰盛了,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

    王美清的小推车就放在饭桌旁边,饭菜的香味是一阵阵的往她鼻孔里钻,吃了俩多月的奶了,她是真馋饭菜啊,小嘴巴嗒巴嗒的,觉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王永兵第一个发现了她的馋相,被逗得直乐,“二丫馋了。”

    作者有话要说:

    通知:明天改到中午12点更新哈

    第26章 说媒

    王永兵说王美清馋了,孙桂枝探头看了看,也跟着笑,叫王莲清去灶屋拿了根新筷子,在菜汁里稍蘸了蘸,然后把筷子在王美清嘴唇上轻轻碰了碰。

    “看在你三叔的面儿上,今儿个也叫你沾沾荤腥。”

    王美清伸出小舌头舔了舔嘴唇,尝到了久违的味道,真好吃啊,就是太少了,舔一下就没了。

    王美清眼巴巴地看着孙桂枝,小嘴张得圆圆的,就象一只等着投喂的小雏鸟,引来一片笑声。

    孙桂枝好笑道,“想吃也不能再吃了,你还太小。”

    王美清只能遗憾地巴嗒着小嘴回味去了。

    吃过晌午饭,王永兵去看朋友,孙桂枝也去上工,她特意分了一半的糖果和饼干出来,用布兜了,准备给石南和石兰吃。

    石兰是个小吃货,只要有好吃的,其他那都不是事儿。

    石南跟以前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美清,拿着糖就往王美清嘴边送,孙桂枝笑道,“想叫妹妹尝尝甜味?行,今儿个咱就叫妹妹尝尝,吃了她三哥的糖,往后一辈子都是甜的。”

    说完,拿着石南的手,把糖块放到了王美清的嘴边。

    今儿个又是开荤腥又是让吃糖,王美清高兴坏了,伸出舌头舔了下大白兔奶糖,还是熟悉的味道,咿咿呀呀还想吃。

    石南又要拿给她吃,孙桂枝赶紧拦住了他,“妹妹还小,尝个味就行了。”

    石南这才把糖放到了自己嘴里。

    孙桂枝把王美清放到床上,让石南跟她玩,自己开始忙帐目上的事,刚把帐本拿出来,便听到院子里有人喊她,“桂枝你在吗!”

    孙桂枝探头往外看了看,是王全福媳妇杨贞。

    “在屋呢,进来吧。”

    杨贞一脸笑容地进了屋。

    孙桂枝打趣道,“你这是遇到啥好事了,高兴成这样。”

    “天大的好事。”

    杨贞一边说,一边弯腰去看王美清,啧啧道,“这闺女,长的可真招人疼,瞧这小胳膊,一节一节的,跟嫩藕似的。”

    “快别夸她了,现在难带着呢,只要醒着,身边就得有人陪,还得跟她说话,要不然,保准发脾气,我看呢,长大以后肯定是个淘气不让人省心的。”

    “你没听老话说嘛,淘气的小子是好的,淘气的姑娘是巧的,这闺女,长大肯定是个巧姑娘。”

    当妈的就没有不喜欢听人夸自己孩子的,尤其夸的还是她最心爱的孩子,心里真是比三伏天喝碗冰水都舒畅。

    孙桂枝登时喜笑颜开,“要真象嫂子说的那样我就知足了,嫂子,快跟我说说,你遇到啥天大的好事了?”

    杨贞在坑床上坐了,笑道,“不是我,是永兵。”

    孙桂枝就是一愣,“永兵咋了?”

    “我娘家有个妹妹,叫杨秀梅,比永兵小两岁,以前还跟永兵在一个学校念过书,你回头问问永兵,永兵对她八成还有点印象。”

    孙桂枝明白了,这是说媒来了。

    王永兵上午刚回来,下午说媒的就登门,这速度可真够快的。

    不过也可以理解,王永兵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板有身板,要前途有前途,在这十里八村的,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一个人,要是下手晚了,保不齐就要被抢走了。

    不过,王永兵有爹有娘的,他的婚姻大事,咋轮也轮不到她做主吧。

    “我这个妹妹,她爸妈开明,一直供她念到初中,是个文化人,虽说现在在家务农,可不管是地里还是家里,都是一把好手,长的也俊,是他们大队有名的俊俏姑娘,我觉着跟永兵还怪般配的,就过来听听你的意见。”

    孙桂枝笑了,“嫂子,这事儿我可不敢拿主意,你得去跟爱军他爷爷奶奶说。”

    杨贞不屑道,“爱军他爷那个老糊涂,能拿啥好主意?爱军他奶又是个面人儿,啥事都听爱军他爷的,跟他俩说,好事也能给搅黄了,我想着永兵一向敬重你,你的话他都听,所以才来跟你商量,永兵今年有二十二了吧,说起来,是该成个家了,你这个当大嫂的不给他操心,谁还能给他操这个心?”

    孙桂枝想想,觉着杨贞说的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