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在线阅读 - 第375页

第375页

    胤礽:以前有汗阿玛在身边,心中安定,今日儿臣就像是第一次独自飞翔的小鸟,只觉得广阔的天地哪里都陌生,孤单又无助,更加怀念曾经在汗阿玛身边的日子,儿臣想您啦,您快回来吧!

    等信寄出去,康熙一行才刚走出河北地界,正要渡河往南。

    八百里加急将胤礽的信件送到了康熙的御驾,帝王见之,心中只觉得又是好笑,又是欣慰。

    “保成这是对朕太依赖了,他总有一天要长大啊!”

    康熙一边无奈,一边又笑意浓浓,也落笔写下回信。

    信中先道平安,再道勿念,提点了一些朝政事务的处理方式,最后才道:朕会在两个月内尽快回来。

    然后,康熙又布置了课业给胤礽,问他此前与于成龙一起计划过一些什么计划。

    胤礽一看汗阿玛的回信,就笑嘻嘻地说道:“汗阿玛在等孤回信呢!孤给他写信他都看进去了,还盼着孤写下一封。”

    要不是如此,怎么又是布置课业,又是问计划的。

    【所以不止大朋友想念爸爸,他也想念牵挂着大朋友呢!】胤礽心情顿时好上了许多,笑得眉眼弯弯。

    胤礽朝着安慰他的小美欢呼雀跃:欧耶!汗阿玛不在家!他要两个月后才回来嗷!

    【???】

    “汗阿玛不在家,就没人阻止孤去看弟弟啦!”

    就算他去看弟弟们的消息传到汗阿玛的耳朵里,他也没时间来阻止自己,等他回来,这事儿早就翻篇了,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山中没有了老虎,当然是猴子称大王了。

    胤礽还给自己上了一层保险,他将给康熙的回信之中,还附赠问候了一下大哥,又单独给胤禔去了一封信,信中说了自己的想念与惠妃娘娘的想念。

    按照正常速度,汗阿玛他们的队伍走得不远,回信会在两天以内送达。

    待胤禔的回信到了,胤礽将监国朝政处理完,下午就问徐嬷嬷要来了一副白玉做的典雅麻将,派人前去通报了惠妃娘娘一声,拿上回信,去拜访惠妃娘娘。

    惠妃娘娘保养得极好,许是在胤禔之后再未生育,她的身材窈窕又纤细,与接连生育的德妃娘娘在一起对比的时候,一个如柳枝,一个如气球。

    胤礽将胤禔的回信念给惠妃听:“大哥与汗阿玛在学治河的学问,这次下江南想来能见识到许多与紫禁城中完全不同的风景。”

    惠妃笑道:“要谢谢殿下留在京城监国,公务繁忙还特意跑一趟后宫来告诉我。”

    胤礽道:“这只是一件小事,汗阿玛外出,孤也要代替他来关心一下兄弟们,这一回孤不能陪伴在汗阿玛身边尽孝,一切都要靠大哥了,多与大哥联系也有好处,我们是兄弟,日后长大了还能一起为汗阿玛分忧。”

    惠妃浅笑着点点头,主动提到:“七阿哥与八阿哥午睡刚醒,殿下想要看看他们吗?”

    胤礽笑着点了点头:惠妃娘娘,明白人啊!多么主动的大好人,难怪能与荣妃娘娘关系好了那么多年。

    小七小时候有腿疾,腿脚下边有当时做手术留下的疤痕,做起路来摇摇摆摆,就像一只小企鹅。

    小八三岁了,有一双像大姑娘一样水灵灵的眼睛,宫人们都说他长相随母,而他的生母卫氏也确实是难得的美人,能以低微身份承宠并怀上小八。

    两个弟弟都很纯真无邪,胤礽送了他们一人一个不倒翁,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套娃,大娃娃里套小娃娃,层层叠叠套上十层,最大的那只有脑袋那么大,最小的那只却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每一个娃娃都长相一样,只有颜色不同,可以从中间将它们掀开,露出它们肚子里的下一个娃娃。

    胤礽哄两个弟弟玩了一个时辰,最终因徐嬷嬷劝说他该回去学习了,才不得不告别惠妃娘娘。

    第二天,他又去了上书房,去找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听一节太傅们讲课,聚集起来四个弟弟们,给他们讲故事。

    等上书房下课,胤礽牵着胤祉,又去拜见了荣妃娘娘,与荣妃娘娘说说话。

    晚上,胤礽学习完成后,又写信给康熙,寂寞的夜晚,唯有回忆汗阿玛的“音容笑貌”度过。

    胤礽写道:汗阿玛离开的第十天,儿臣想念您。

    次日一早,阳光明媚如同胤礽的好心情:欧耶!今天汗阿玛又不在家!

    【……】

    汗阿玛不在家,就没人念叨他别瞎折腾,他想要什么,都可以派人去弄啦!

    胤礽催促陈梦球:孤要橡胶树,孤想要橡胶树许多年了。

    陈梦球果真为他购买来了橡胶树。

    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对大清的茶叶非常追捧,愿意以高价购买茶叶与瓷器,并且出售给他们其他他们需要的东西。

    与大清的商队不同,“东印度公司”的背后,有英格兰的国王在支持,这家“东印度公司”是为了英格兰皇室服务的,而那些皇室贵族们,对东方的茶叶、瓷器、丝绸、玉器都追捧极了。因前几年海禁,更是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局面,以至于掌握了这条商路的陈梦球可以漫天开价,低价问他们采购大量的橡胶树来。

    运输橡胶树需要时间,为了应对海盗,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之上是有士兵及炮手的,这也是陈梦球在给胤礽的上书中提到:大清的海商因海禁而几乎灭绝,现在海禁的政令一开,开设多地港口促使新的海商形成,可由于没有朝廷的支持,海商在南面的海洋贸易中处于难以自保的窘境,遇上海盗难以自保,唯有花重金雇佣其他国家的人,他们称呼那些人为“雇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