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穿同人]清穿锦鲤十四福晋在线阅读 - 第305页

第305页

    八、九岁的男丁,算得上是个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如今有学院接手,不但能读书识字,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没有不乐意的。

    真当百姓不想自家的孩子读书出息?恰恰相反,越是穷苦的百姓越希望自家孩子能出人头地,有时候为了改变现状,一家人省吃俭用就是希望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出来。

    政策一出来,全国无一不叫好,一个个全都翘首盼望学堂的建立。有的百姓朴实,甚至还去当地衙门打听建造学堂的事儿,表示自己有力气,倒是可以不要工钱免费帮忙建造学堂。

    这样的事情每天在大清各个县城都会发生,并且来的人还都不少。

    看着从各地快马加鞭送来的情报,胤祯感叹:这才是最朴实的人。

    他想了想最后干脆下旨,允许他们就近招收建造学堂的工匠,泥瓦匠每天三十文钱,其他工匠每天二十文,依旧是中午管吃喝。

    圣旨是他派专人往下发的,并严令禁止贪污,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或许他真的沾染了佛尔果春的好运气,大部分人都不敢动这比建造银子,有那一小撮想要贪赃枉法的,钱还没放入口袋就被抓了个人赃并获。

    胤祯也不管登基之初见血不好,抓住的这些人全部抄家杀头,他用严厉的手段来了一招‘杀鸡儆猴’。看轻新皇的态度,再也没有人敢打这银子的主意,到让这笔钱成了大清第一笔被落到实处的款项。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康熙有些好奇胤祯怎么会想到这些,要知道建立了学堂,日后国库每年的花项多的可不是一点银子那么简单。按照大清的疆土和胤祯的计划,每年至少也是百万两银子起步。

    “胤祯,你可准备好银子?”胤祯这些计划他不是没想过,就是因为花费太多,才会搁浅。国家税收主要是来自百姓,他担心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加重百姓负担。这样对百姓来说依旧苦不堪言。如此还不如不让孩子们上学读书。

    “汗阿玛,您说的事儿,儿子都考虑过了,除了海外这一块儿子打算继续交易之外。儿子还打算增加赋税。”见康熙瞪着眼睛看他,他依旧镇定,“汗阿玛您先听儿子说完。”

    康熙气呼呼的,说,他就看这臭小子能说出什么花儿来。增加赋税,亏他想得出来。他要敢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折腾没了,看自己怎么收拾他。

    胤祯并没有被康熙的冷脸吓到,他沉着冷静的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说了出来。

    如今的土地大都是掌握在贵族和富商的手里,百姓有田产的很少,这一点汗阿玛也承认。他曾经跟佛尔果春提过想要让百姓过好日子的事儿,佛尔果春一句话给了他灵感。

    佛尔果春说,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亩地一块田赚上点银子吃饱饭就够了。

    他的灵感就来自佛尔果春那句‘一亩地一块田’。

    “大清土地辽阔,汗阿玛还曾经发过过开荒任务。可是到现在全国依旧有很多荒地。荒地产出少,很多人觉得不对等,是以积极性并不高。”

    “所以,儿臣决定想了个折,开坑十亩荒地可换一亩中等良田,且这亩中等良田永久不收赋税,荒地十年之内免除赋税,之后若要继续耕种赋税只收一半。”

    康熙糊涂里,这是减税啊,胤祯刚才说的可是增加赋税。

    “这是对百姓的,我说的增加赋税是对贵族和地主的。”地主名下田产众多,每年靠租子就能赚的满贯。在他的计划里,每人名下不得超过五亩以上的良田,超过五亩就要增加赋税。

    五亩以下良田赋税只交两成即可;超过五亩却没超过二十亩的交三成;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四成;五十亩地以上税收五成以及两百亩往上的六成税收、五百亩以上七成。若谁家能有千亩良田,那不好意思,八成以上的赋税交给国家吧。

    康熙依旧摇头,“胤祯,你这个可就激化了和贵族、地主之间的矛盾。不说旁人就是满朝文武怕是第一个就要反对。”满朝文武谁家没有个几百亩的良田,让他们辛苦一年把大部分的利益叫出来,他们肯定不愿意。

    文官还好说,武官手里头有兵权,万一兵变?

    别说完颜家会帮着胤祯,完颜家传承这么多年,良田也只多不少。

    胤祯会心一笑,“所以儿臣才要在全国各地开办学堂啊,再者儿臣这一政策主要是想让地主把田产交出来,只要他们手头没有这么多田地,也就不用担心赋税问题。”

    他觉得只要让地主们知道,田产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富贵的生活,反而是会带来沉重的税收,他相信这些人是愿意把田产交出来的。他也不白要这些人的土地,他早就想好了,下等田可补偿十五两银子,中等田翻倍,上等田再翻倍。

    有了这笔银子补偿,地主们自然可以拿着钱财去做别的营生。

    再说今日谈起这个制度也只是因为说起减轻赋税他才多说了一嘴,汗阿玛当年推行新制度的艰辛他看在眼里。这个赋税制度他还在完善当中,真的要实行至少也需要五六年。

    五六年足够他网罗一批人才了。

    等他手里人才多了,自然不怕这些大臣造反,你不同意,不同意就回家种田去吧,这个职位自然有旁人顶上。

    军队他也不怕,大清千万人口,青壮年怎么也有几十上百万。服兵役就从来没断过,以往汗阿玛还会区分满人汉人,如今他不论满汉都要服兵役,五年的时间他就不信自己培养不出一直可以跟这些人抗衡的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