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第61章 国家抗灾救灾应急会 由于这次的灾荒波及面太广, 农科院的这些高知分子们,为了自救救人,一个个都干劲十足、热情高涨。 再加上又有李向阳这个惯于干活儿的人加入战团, 并负责指导工作, 到了大半夜的时候,池子就已经建好。 大家累归累, 看到此一战果, 还是忍不住欢喜雀跃。 到第二天早上,农科院的人上班的时候,李向阳又跑了一趟。发现水泥居然完全干了。 黄建邦见他诧异, 笑着解释:“院里面进的这批水泥, 是选的强度等级最高, 质量最高的水泥。听说这种水泥,凝固得也最快。不过, 要繁殖小球藻,池子里面得注入起码300立方米的水。我怕水泥凝结程度不够, 咱们还是再放两三天再使用吧。” 李向阳点了点头,深以为然。毕竟是拿来养吃的东西的池子,到时候承受不起水压, 池子崩得坑坑洼洼的, 水泥全掉水里去, 还得了? 要是直接塌了,那就更好看了。 不过,这两三天时间, 他们也没闲着。黄建邦在搞培育小球藻的营养液,而李向阳则被他拜托,去给池水消毒净化。 微生物研究室的人,看他活儿又干得好,又认劳认怨,做事积极热情。对于他天天来这边报到,随意出入的事,完全没有意见。 又过了数天,黄建邦忽然被部领导叫去办公室,让他准备第二天,跟院长一起参加国务院的灾荒应急会议。 黄建邦傻傻地问:“我们农科院,不是有很多农作物育种和栽培的大专家吗?我就是个普通科研人员,把我叫去参加国务院的会议,不太合适吧……” 他平时参加的最高等级会议就是农科院的部级会议,连院级会议都轮不到他出席。 哦,对,院周会他还是可以参加的,和数千名工作人员一起听各部领导的本周工作汇报,及下周工作计划…… 一下子就让他这个小人物,去参加国务院的会议,他总觉得心里面紧张得不行。 部领导解释道:“叫你去参加,是因为你的科研项目正好符合救灾急需。这个跟是不是老资格专家,没有必然联系。你就大胆地去吧!这可是你为人民立功的时候!” 要是有能力,谁不想救灾活人呢?紧张情绪克服克服就好,黄建邦用力点头,表示愿意建功。 但部领导又补了一句:“放心,陈副院长和李副院长会一起去的。开会的时候,他们会帮着你说话的。” 黄建邦顿时想哭了,他这么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市民,要跟两大副院长同车。而且陈副院长还身兼华国农业部副部长职务,在这样的高官面前,他腿儿不抖已经很不错了…… 这事儿,他跟李向阳一说,李向阳的反应是吃惊。 “这个有什么好紧张的?当官儿的,不也是人吗?”李向阳道。 “……” 小市民的心理你不懂。 看懂了他的眼神,李向阳呛了句声:“那我还是农民呢,还没你这个城里人有见识呢。我去见省长的时候,也没觉得有啥可紧张的啊。” 黄建邦瞪大眼睛:“你见过省长?”他旋即明白过来,“是省里面举行庆典,或者是阅兵仪式的时候,你在人堆里见过省长吧?我这个可不一样,是要在领导面前发言的。” “怎么不一样了?我接受的还是省长的单独会见呢。一对一,明白不?”李向阳不服气地道。 “你?省长干嘛要单独会见你?”黄建邦把他说的当笑话在听。 “他当然要会见我了!粮食双蒸法就是我家最初搞出来的!” 黄建邦吓了一跳:“你搞出来的?!”你一个农民?! 李向阳得意地道:“不是我。是我闺女搞出来的。” 黄建邦惊讶得半天都合不拢嘴。他是搞农业科学研究的,当然知道粮食双蒸法是怎么个原理。老实说,这法子并不能增加营养成分,对因缺乏蛋白蛋而引发的浮肿病用处不大。也不抗饿。 但粮食蒸出来变多了那么多倍,在救灾初期,确实对稳定人心有大作用。而且很多食物原本是无法下噎,拉嗓子的东西,经过这种方法处理,会变好吃很多。 但他一直以为这法子是哪个专家搞出来的,却没想到它竟是农民女儿的小发明。 他惊愕得嘴都合不拢了:“双蒸法真是你家发明的?” “千真万确。我家里还装裱了县政府和省政府发的荣誉证书呢。” 黄建邦突然就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小女孩,升起了赞叹钦佩之心。 这女娃子以后长大了,前途不可估量啊。 第二天,院里面派了红旗小轿车送两位副院长,和黄建邦去国务院开会。 黄建邦看到大领导就紧张,生硬地打了个招呼:“陈副院长好。李副院长好。”然后就逃跑似地,钻到司机旁边的位置坐下。 两位副院长也没当回事,坐到了车后座上,开始聊天。 “现在灾情太严重了。真没想到,居然饿死了这么多人。” “得了浮肿病的患者更多。这种病一得,要是营养跟不上,就只能全身衰竭而死。忒可怜了。” “抗r战争的时候,敌人把解放区封锁了。解放区啥都缺,但咱们要到老乡家里去,大葱煎饼能吃得饱。乡亲们把吃的全埋在地下,敌人根本找不到!” “所以说啊,现在形势太严峻了。农业部蒋部长都批评我们了,说我们农科院有那么多专家,一到了救急的时候,就全派不上用场了。” 黄建邦猫着腰听着,没敢插话,只希望领导们把他完全忽视掉。 但陈副院长聊着聊着,偏偏就点了他的名:“黄同志,等会儿的应急会议,你是主要发言者,发言稿准备好了吗?” 黄建邦把发言稿往陈副院长面前一递:“准备好了……但我是给您准备的……” 陈副院长:“……” “你的科研项目,你让我来发言?”陈副院长哭笑不得。 “大场合不都是领导发言吗?”黄建邦怯怯地,又满脸期待地望着他。 这个功,您去领吧!我紧张!我怕我到时候说不出来话! 以上,才是黄同志真实的心声。 李副院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安慰黄建邦道:“你的项目,你自己了解得最清楚。咱们今天是去国务院开会,主持会议的人是副总理。要是陈副院长代你发言了,到时候副总理一提问,他答不上来怎么办?” 陈副院长接道:“这个法子咱们农科院在院办公会上都讨论过,一致认为是个救急救灾的好办法。到时候,要是因为我答不出来副总理的提问,导致这法子没办法在全国推广,那可怎么办?你可就从人民英雄,沦落为千古罪人了。” 一听到副总理主持这次会议,黄建邦更想死了。但后面又听到自己的做法,可能导致这么好的救灾应急法,无法推广,他心里顿时感受到一股无形的责任和压力。 连忙把发言稿拿回来,自己反复审阅,提炼简化语言,并勾出发言重点。 轿车是从京市图书馆的北门进入中x海的。守门的是军官。 其中一名军官出来询问了司机,单位名称和车号后,就放行了他们。 会议室在国务院办公区,里面有一个很长的会议桌。布置很简洁。来参会的,都是相关部委和单位领导。 黄建邦这只小虾米窝在自己座位上,瑟瑟发抖。 会议室陆续坐了30余人后,一位领导走到主座上坐下。 李副院长低声告诉他:“这位就是副总理。” 黄建邦紧张地点点头。 副总理坐下后,先打开文件夹,按照参会人员名单开始点名,并用铅笔在名单上进行备注。 点到黄建邦时,他还深深地望了他一眼。 名完名后,副总理宣布开会,并致主持词:“今天这个应急会议,是应总理要求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摸清当前灾情,二是讨论,看有没有可以救灾的应急措施。要是有合适的办法,中央和国务院都会配合推广的。” “同志们,全国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危及到部分地区基层群众的生死存亡了!大家一定要群策群力,积极为度荒抗灾作贡献。要开动脑筋,采取各种措施挽救人民的生命!同志们,现在已经是危急时刻了!” 这席话说完之后,在座所有人表情都相当凝重,人人眉头紧锁,心里压力山大。 接着,粮食部开始汇报当前粮食的库存和可供调运状况。说他们已经尽了全力,但京市和海市的库存,也就只够供应一周而已。 公安局汇报说,目前全国治安情况并未恶化。重灾区人民未出现集体流亡现象,和群体抢粮事件。只是小偷小摸很严重。 民政部提到重灾区群众无力自救,相隔省区也根本自身难保。现在的突出问题,除了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外,浮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副总理皱眉询问:“这种病的原理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是疫病造成的?根治方法又是什么?” 医科院代表回答:“这种病并非传染病。是由长期饥饿造成的。人体严重缺乏蛋白质,会使肝功能受损,而导致体细胞间隙充水。轻则肢体浮肿,重则肝腹水、肝硬化,直至死亡。要防治这种病,只能增加蛋白质营养。” “而且患这种病的人,多半都是青少年。他们基础代谢高,消耗能量多,一旦得病,很快就会死亡。这种病,会把我国的中坚力量完全摧毁的。” 包括副总理在内,所有人都震惊于医科院代表最后的那句话。 会议室内的气氛更凝重了。 副总理望向农业部代表,沉声问:“你们部有什么办法增加蛋白质来源? 农业部代表一怔,显然没料到会被点名回答。支吾着说道:“现在全国农业生产状况正在好转,来年的收成应该会……” 话只说了一半,副总理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农科院陈副院长身兼农业部副部长职务,看到这种情况,开口道:“请让农科院科研人员报告如何利用微生物,快速生产蛋白质食物的办法。” 说着,拍了拍身边黄建邦的肩膀。 黄建邦双腿顿时抖了起来,战战兢兢地站起来。 副总理鼓励道:“别紧张,这个不是面对社会公众的会议,会议内容出不了会议室。你有什么好办法,只管说。到底用不用,国务院和中央会研究。” 黄建邦深吸了口气:“我院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快速生产蛋白质的食物资源。它的名字叫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这种生物蛋白质含量,比大豆和猪肉都要高很多。” “我院现已研制出小球藻干粉,只需35克,就可以满足人一天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 话音一落,举座皆惊。 副总理急切问道:“这种东西可以批量生产吗?” 一谈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黄建邦腿也不抖了,人也镇定了。他侃侃而谈:“这种单细胞藻类繁殖特别快,它主要是利用光合作用,进行增殖。一个藻细胞,在阳光下一昼夜能增殖几十倍。而且56天就可以收获一次。我们院里自建了一个40米长、宽的池子,收获一次,可以制成60公斤100公斤的干粉。” “也就是说,只需要56天,这个池子就可以产出供1万2万人1天食用的小球藻。” 副总理追问了一句:“你是说,产出的小球藻份量可以保证1万2万人1天不用饿肚子?” 黄建邦点头:“是的。” 举座惊奇。 副总理带头给他鼓掌,并对陈副院长道:“你们农科院人才济济啊,连利用微生物取得食物资源的方法,都能想得出来。” 他在夸奖的时候,黄建邦小心翼翼地,像个小学生一样举手:“副总理,我话还没说完……” “好好,你继续说!” “小球藻繁殖是很快,但要生产出供几亿人民食用的食物,还是很困难。我建议,最好是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以土为主,发动群众家家户户就地培养,自救度荒。当然,同时还要再搞工厂化养殖。这样一来,灾荒很有可能在两三个月内就结束!” 黄建邦的这席话是很有份量的,因为他发言时,并没有主观性判断,而是拿出硬数据,给在座领导自行判断。 一听到这个旷日持久的灾荒,竟能在两三个月内结束,所有人再一次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