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书迷正在阅读:逼婚白月光后恢复记忆了[穿书]、年代文里做上门女婿、八零之女配逆袭记、山海宠物店、星际八卦时代、影帝拒绝离婚、娱乐圈生存法则、农家有一个末世女、我为天命(女尊nph)、妃医天下之礼亲王传
他字斟句酌地说着这些话,说完后,静静地看着她。雪光淡笼的面颊显得俊美端凝,密长的睫毛凝结了时光,落下两道极淡的影子。 青辰听了,只觉心潮起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她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拥住她,把头埋在他的肩头,“谢谢你。” 这一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跟随着感觉,发自内心。它超越了时代,超越了性别,意识中的应该与不应该,纲常中的可以或者不可以,被暂时抛到了一边。 此时此刻,她忽然觉得他不是她的老师,他们原本只是分别来自不同世界的陌生人,因为缘分才相聚在一起,才慢慢地变得不陌生。他愿意为她保守最大的秘密,甚至是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说要照顾她,保护她。 与其说是老师对学生的许诺,更像是知己间的维护与惺惺相惜。 哪怕以后山崩地裂,沧海桑田,也无法取代这一刻她的感受。 她知道,在她心里,他是不一样的。也许,在他心里,她也是不一样的。 他闭上了眼睛,轻轻地回抱她,过了一会儿才松开,道:“我有份礼物要送给你。庆贺你升职,沈大人。” 第72章 屋外,飘起了细碎的雪花,细碎轻盈,洁白晶莹。一点点落在翘起的檐角上,玉兰树虬曲的枝桠上,孤绽的莲花形石制灯台上,还有一层层的青砖石台阶上,被淡金色的阳光照射,闪耀着青白的光芒。 与宋越说完话后,青辰携着她的礼物,先离开了退居。才出了月洞门,就见顾少恒在跟一个小姑娘说话。 那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穿了一身桃红色的缠枝纹缂丝长袄,露出一点粉蓝色的百褶裙,身后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一双杏眼睁得圆圆的。 她的身上有股率性的朝气,很是活泼灵动,青辰一时觉得这般气质很熟悉,像什么人,仔细一想才想起来,西游记里闹海的哪吒! 顾少恒一脸抓狂状,“妙仪表妹!我不是同你说今日是我行冠礼的日子,我是个大人了,里里外外这么多事,忙的很,没功夫陪你这小孩玩。只如今园子里这么多的姑娘,好多都是与你相熟的,你随便寻一个玩去不就是了,莫要再跟着我了。” 小姑娘微微嘟起唇,“少恒表哥是与我订了娃娃亲的未来夫婿,你不陪我玩谁陪我玩呢。园子里的姑娘们只知道端着样子比诗赛画,争个才貌双全的名头,好叫公子们论起风雅来能多提两次她们的名字。我瞧不上这些虚名,真的无趣的很。” “什、什么娃娃亲,不过就是随口一说罢了。再说你一个姑娘,如何能成天将夫婿二字挂在嘴边的。我今日是有正事的,正要跟我这同年去忙呢,你听话,自己玩去罢!” 原来已经指腹为婚了。沈青辰打量着这姑娘,虽是有点骄纵任性,但性子率直,倒也不失可爱。看她一身贵气的打扮,语态举止,想来她出身并不低。再看顾少恒对她的态度,虽是有点不耐烦,但也没有扭头就走,反倒还说了不少话,看样子对她也不厌烦,只是嫌弃她年纪小,不知拿她怎么办才好。 倒是一对欢喜冤家。 青辰原本是打算跟顾少恒辞别的,但看他这样子,她不是很方便打扰,摇摇头,自己上了回廊。 手中的礼物颇有些分量,她换了只手抱,不由低头又看了看。 那是一个十分精致的檀木盒函,盖面上雕着精细的莲花纹案,四面光滑,泛着细腻的光泽,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 宋越说,这个盒子是用来给她装官印的。她现在已经有了四枚官印,以后必定还会有更多,就可以都收进这个盒子里。每一枚,都将见证她所付的努力,记录她的成长。 这个盒子,不但纪念了她的第一次升职,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鼓励她一点点装进她所期望的未来。收下礼物的时候,青辰一时感慨,他真的是很用心。 后来,他又拿出了一把小巧的金锁,交到她手里,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足够了,倦了,累了,想离开朝堂了,就可以用这把锁,把盒子锁上了。” 小巧的金锁并非常见的方形或长形,而是略显圆润的如意形。 是一把同心锁。 相传,月老有一件宝物,叫同心锁,预示着相爱的两人生生世世永结同心。 雪花轻轻飘着,轻缓,安静,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冷。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梅香。 翰林院。 沈青辰一早来到号房后,便让分拨给自己的侍书捧了许多卷册来。 这侍书叫吴庸,只有正九品,主要负责些翰林院的杂务、整理典籍、管理卷宗等事务,拨给修撰以后,相当于是青辰的助理。 以前青辰还是庶吉士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还经常一起同桌在光禄寺用膳。这人尤爱吃光禄寺做的素炒蘑菇,青辰对蘑菇感觉一般,每次都把自己的蘑菇挑给他吃。 吴庸只来回跑了三趟,才从典簿厅将青辰要的东西全部搬齐,搁到桌上后就直喘气,“沈大人,按您的吩咐,已将您要的卷册都取来了。” 青辰见他累得气喘吁吁,搬书的手指被懂得通红,心里有些不忍。早知道东西有这么多,她就跟他一起去搬了。 “辛苦你了。”青辰倒了一杯热茶,递到他手里,“喝口热茶暖暖吧。” 吴庸摇摇头,“不辛苦,都是下官应该做的。大人虽在翰林已有一年多,但毕竟初到任,对院内事务还不太熟悉,下官会尽力帮大人尽快熟悉的。” 她微微一笑,“谢谢。” 吴庸拍了拍桌上的三摞卷册,道:“这些是已修订好的实录,还有前任大人的修撰记录,这些是近一年翰林代笔草拟的文稿,有各种告敕谕旨,还有各种典礼的贺文。还有最后这一沓,是自太子六岁以来,翰林官们给太子讲学的记录,共有十二册,每册为半年份。都是大人要的。大人若还想看其他的什么,再吩咐下官去取便是。” “不过……”吴庸犹豫了一下,道,“下官素知大人好学,以往做庶常的时候就是最勤奋的。如今大人才升了职,又是身兼四职,这些卷册已经是够多了,且要看一些时日呢。大人可得悠着点,别才上任就把身子熬垮了。” 青辰看了一眼堆得很高的卷册,点点头道:“你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吴庸躬身行了个礼,“那下官就先出去了,大人若有事再唤我。” “去吧。”她说着,忽然想起什么,又叫住他,“对了,这几日我得看这些卷册,可能要麻烦你到光禄寺帮我将午膳打来……若是有蘑菇,你就先挑着吃了。” 吴庸愣了一下,“是,谢谢大人。” 等他走以后,青辰就开始翻看这些卷册。 她是修撰,主要职责是修书、草拟部分文稿和准备经筳的相关书籍。这些卷册正好可以供她参考,了解具体的工作。 修书是件耗时耗力且略显乏味的工作,但是做的好了,就可以为后世留下丰富的史料文献,供人们阅读借鉴,了解各种科技文体发展的进程,会是一项十分有益于国家与百姓的事情。且参与修订者,往往会获得升迁嘉奖,并因此名声大噪,算是翰林官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绩,拥有这项政绩者,往往会是入阁的优先人选。 青辰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大明朝诞生了一部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典籍,它叫《永乐大典》。它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汇集了图书七八千种,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工技、农艺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尤胜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后来几经战火,这部书籍有很多都遗失了,只余下了八百多卷,且散落于世界各地。青辰上大学时粗略看过一遍,因为内容繁杂,有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能消化。 而眼下的大明朝,还没有人提出过要修撰这一本书,皇帝朱瑞无心理政,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除了沈青辰,没有人知道,一部旷世巨典正等着被编写、修撰,被捧到世人的面前。 翻看着这些卷册,她就在想,要是找到机会,也许她要跟朱瑞建议一下,一个明君,应该要在他在位期间,为国家和后世留下些什么。正如身为一个大明官员,为皇上进言便是她的职责。 一部有用的书籍,当然是成书越早,受益的人越多。《永乐大典》,该修了。 灯盏上,烛火摇曳,“啪”地一声,烧了个灯花。 青辰收回思绪,找出一把剪子,掖着袖剪了下灯芯。 搁下剪刀的时候,余光正好扫过那摞翰林官们给太子讲学的记录,她拿起最上面的一册,翻了翻。 太子是一国储君,打小的教育都是朝廷要事。詹事府会联合翰林院一起辅导太子,为其讲述《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此外还会涉及一些军国重事和社稷现状等,让太子从小开始就对治国理政有一定概念,并慢慢加深。 青辰的修撰一职还兼着左春坊的赞善,主要是负责辅佐太子学习,为他提适当建议,算是半个老师。所以她很有必要了解太子都学了些什么,这样才能根据他的进度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提出建议。 不过这些卷册实在是太多了,十二册摞在桌上,青辰都不能平视到对面的墙。明天她就要到詹事府报到了,一夜之间看完这些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看多少算多少。 有一点幸运的是,她是当过老师的,给林屿和谢惠莹都授过课,算是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而且林屿九岁,太子十二岁,都是男孩又年龄相近,应该会有一些共同之处。 青辰边翻看卷册,边记下一些她觉得要注意的地方,不知不觉已是到了午膳的点。 陈岸揭了帘子探头找她,“我就知道你还在这里,初上任,肯定是又给自己找了很多事忙。不过再忙也得用膳啊。沈大人,先一同用膳去吧。” 青辰搁下笔,摇了摇头,“你去吧陈岸,我已经跟吴庸说了,让他帮我把午膳端过来,我就不去了。” “这样啊。”他想想,进了屋里坐下,“那我也不去了,一会也让他给我端来,跟你一起吃。我正有些话想跟你说。” 青辰给他烫了个杯子,倒了杯茶,微笑道:“陈大人请指教。” “才短短两日,你这官当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了。”陈岸喝了口茶,打趣道,“话说得简短了,行事感觉也更利落了。沈大人看来天生是做官的命。” 青辰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拍了拍桌上堆着的卷册,“别吊我胃口了,我还有好多没看呢。什么准备也没有,只怕明天去了詹事府要给翰林院丢人。” 陈岸搁下茶杯,手指顺势叩了叩桌面,“我就是为这事来的。怕你丢人,我赶紧先来给你说说詹事府的情况。” 青辰听了微微一笑,纤细的手指执起茶壶,忙又给他添茶,“那太好了,谢谢陈大人。” “不客气,一会儿你食盒里要是有蘑菇,都给我。” “……这个只怕是办不到。我答应了吴庸,让他都挑走。” 陈岸扁了扁嘴,“也罢,说正事。从哪里说起呢……” 他想了想,道:“就从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起吧。那个人姓王,叫王立顺,是詹事府主簿厅的主事。五年前,慈庆宫偏殿走水,是他把太子从火里背了出来,自此以后,太子就待他很是亲近,他也因此由从九品的司谏升为从七品的主簿。这个人的心眼很小,总是怕别人取代了他在太子跟前的地位,会使些不入流的伎俩。你是新人,又这么优秀,去了一定要小心这个人,尽量别与他生了摩擦,小鬼难缠嘛。” 姓王的主簿?青辰听了,只觉得这个称呼熟悉的很。 “对了,因为五年前那场火,他救太子的时候叫火烧到了手。所以他的手上有块疤,很好认。” 听到这里,青辰不由眨了眨眼睛。 “怎么了?你见过?” 何止见过,那人还在顾少恒的府邸里踩过她的脚,还被徐斯临逼着给她道过歉…… 第73章 到下午散值时,沈青辰用包袱装了几本卷册,都是翰林官们给太子讲学的记录,打算晚上回家恶补。 这两日都下了雪,院里的松树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纯净而洁白。枝头上,不知谁用红纸叠了艘小船,就搁在软绵绵的白雪上,很是显眼。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大约是哪个外出的游子,归乡心切以此寄思。 走上回廊时,青辰与两人擦肩而过,他们正在热议的,也是买年货和探亲团圆的事。 四周都是人们对过年的期盼,青辰不由想起那日在顾少恒家里,宋越送了她礼物之后,还说:“今年天冷,你若愿意,便到我家里来一起过年吧,带上你的父亲。我的双亲不在京城,人多,能热闹一点。” 他说话的时候,眼睛里盛着烛光,摇曳而温暖,透着体贴和细致,香炉里溢出的百合香弥漫了满屋。 其实,去年沈谦也曾想让青辰到林家一起守岁,可惜林氏嫌她父亲患有癔症,怎么也不同意。他如何讲道理,说好话,她就是不听,抱着儿子又吵又闹,一遍遍地强调他身处之地是姓林。姓林,所以要听她的。 最后,青辰还是没去成林家,年三十是与父亲一起过的。在简陋的小屋里,她自己煮了饺子,自己剪了窗花,自己贴了对联,屋外的鞭炮声噼里啪啦作响,他们家却很是安静。吃年夜饭时她对父亲说了句“新年快乐”,却是没有回应。 今年……想着想着,她不由微微舒了口气。 经过六部的时候,青辰看见庶常们陆续下值,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拐弯去了工部。 观政的号房里,她原来的书案已是空了,现在就剩了顾少恒和徐斯临两人。正巧今日两人都还没走,各自伏案写着什么。 只是谁也不理谁。 昨天在顾府起的冲突,看来他们都还装在心里。 顾少恒才搁下笔,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就见到青辰揭了帘子,顿时惊喜道:“青辰,你怎么来了?” 徐斯临闻声,心里微微一动,抬头看了她一眼,双唇抿了抿,又低下头。 “我……好像落了本书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