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大明不会放过他们
听到皇帝如此说,永平府的百姓全都激动了。何德何能,竟然劳烦日理万机的皇上如此牵挂! 想起当年被建虏强行驱赶到城外,看着永平府陷于一片火海的绝望!想起当年以为自己要死了的时候,铁蹄滚滚而来,红色军服的海洋,喊着“奉皇上旨意驰援永平“的一幕。 想起当年寒冬腊月,快要冻死的时候,以为是不可能挺过那个倒春寒,想起那个绝望的时候,一车车的衣物送了过来时,听到说奉皇上旨意,京师全城捐助衣物送到的一幕。 想起当年野菜吃完,以为要饿死的时候,一车车地粮食运来,是皇上对京师的粮食进行管制,硬生生地挤出了粮食送来永平的那一幕。 …… 想着往事,年纪大的那些永平府百姓,一个个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这样的皇帝,是何其之幸也! 没有什么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永平府的百姓,唯有重新磕头,哽咽着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是真心希望崇祯皇帝,能万万岁,而绝不是口号而已! 他们的感情流露于外,是怎么都做不得伪的。 情绪能传染,永平府百姓的这些举动,再次震撼了随驾而来的周皇后。这一刻,她看着驱马上前的崇祯皇帝背影,忽然感觉很是高大!这……就是自己的夫君啊! 而此时,崇祯皇帝已经驱马又近了一些,面对真挚地永平府百姓,他也同样有点感动,伸出双手示意,大声说道:“大家快快平身!” 永平府的官吏同样被震撼到了,从出迎开始,他们就感觉自己不是迎接皇帝的主角,不需要去引导,而是永平府的百姓自己主动用他们最大的深情去迎接。 他们是读书人,可谓博览群书,可也没见过,有哪位史书上记载的帝王,是如此地得民心!他们中不少人都决定,等回头一定要把这一幕记到自己的随笔里面去。 崇祯皇帝示意平身后,他们起身,也让衙役传话,让永平府的百姓一起起身。 崇祯皇帝没有停下,驱马缓缓前进,同时扫视着道路两边激动地人群,似乎是想把他们每个人的脸都记在心里。 进了城门后,登上城楼,看向永平府内。 废墟新建后的永平府,是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并且用水泥修筑,最快速度地完成了废墟上的重建。如今的永平府,至少从城头上看去,不管是房屋,还是道路,都是井然有序,要好过以前的永平府。 崇祯皇帝看了一会,走到外墙城垛处,看着城下密密麻麻地永平府百姓,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朕听说了,在废墟上重建永平府的时候,老者不顾年老体弱,稚童不顾人小力弱,全都参与到了重建的劳作中去。刚才,朕看了,永平府建得很好,也比朕想象的还要繁华了。建虏的凶残,压不倒我们永平人!永平府的百姓,都是好样的!朕为你们骄傲!“ 听到皇帝的说话,永平府的百姓不由自主地拥到城墙下,仰头看着皇帝。没有人说话,就生怕自己听不清皇帝的亲口说话。 “之前的时候,建虏派了奸细来关内,是永平府的好汉发现了他们,为了能抓到他们,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永平人!朕亦很骄傲!如果当初,其他地方的大明百姓也牢记自己是大明人,勇于抵御外敌,那根本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多悲剧!” 听到这话,不少永平府的百姓都露出了骄傲地神情,当初牺牲了的,已经在大明忠烈堂内供奉,享受大明香火,而他们,只要有进京的,都会去祭拜一番。这是永平人,是永平的骄傲! “朕御驾亲征,亲自剿灭了辽东的建虏,为永平惨死的百姓,为所有大明死在建虏手中的百姓报了仇。但是,还有一部分建虏逃去了倭国,如今还没有得到惩罚。“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的声音又提高了一分,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宣布道:“朕在此向你们保证,不要说这些残余的建虏逃到了倭国,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世界地尽头,朕亦会派兵去剿灭他们!” 听到这话,永平府百姓一个个手握拳头,都激动了。对建虏的仇恨,是刻在他们的骨子里。皇帝当众宣布,那就毋庸置疑,那些建虏肯定会受到惩罚。 这么想着,永平府百姓也不知道是谁带了头,在城墙下,又纷纷跪了下去,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时候,他们中的不少人,心中闪过了一句话: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他们中有不少青年汉子,也在心中打定了主意,等回头,一定要去官府问问,打倭国的建虏,缺钱不,缺人么? 如今的永平府,虽然钱不多,但可以挤出来一些;如今的永平府,虽然青壮少,可也还有热血汉子愿意亲手前去报仇! 崇祯皇帝在永平府停留了一天,而后又去周边几个城池巡视一番后,才回了京师。 他在永平府的这些话,也传遍了京畿之地,所有人都知道,皇上决心已下,哪怕那些残留的建虏逃去了倭国,大明也不会放过他们! 这个消息,除了极少一部分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听到,也有点意外。毕竟建虏逃去了倭国,如果大明要继续追击建虏的话,势必要和倭国发生冲突。 对此,有一小部分人觉得不值得。可是,大部分人却强烈支持。大明的无敌,已经深入人心,就算多了倭国当对手又如何?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翻出了当年的旧账。即万历年间,倭国出兵朝鲜,企图占领朝鲜后侵占整个大明的事情。然后又往前翻,就是嘉靖年间的倭寇祸害南方的事情。 总而言之,倭国人就不是什么好鸟,索性连同建虏一起,全都连根拔了,封个大明的藩王过去,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得了! 还真别说,这种言论一出来之后,还真得相当受欢迎。很多人都喊开了,建虏和倭寇一起灭! 之所以这种言论大受欢迎的原因,一如前面所说,大明无敌! 在大明北方,已经没有敌人,蒙古人的威胁,已经成为过去。而在南方,大明也是一个接一个地胜仗,一个接一个的藩王封出去。一如当年的建虏,当一个势力或者国家,有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时,胜利便能凝聚人心。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方从此无战事,以前的百万边军,虽然经过淘汰,可还是有几十万大军的。调他们去南洋,或者会害怕水土不服,可要是去打倭国,却是他们唯一获取军功的选择了。 从军的,没有军功,还怎么封候拜将?因此,当踏平倭国的言论出来之后,大明北方的军方也立刻响应,纷纷请战。和民间的呼声相呼应,可谓声势浩大。 这个时候的大明百姓,可没想过打仗要死人,倭国还从来没被人征服过!他们还就怕,皇上不答应顺道灭了倭寇! 也只有少数一部分人,知道他们是多虑了。他们可是知道,皇上为了灭掉倭国,早在几年前,就定下了驱虎吞狼之策。如今,驱赶到倭国的建虏,可不就按照皇上的心意,在和倭国的德川幕府打生打死! 与此同时,皇上还调集了相当一部分辽东军去朝鲜南端练军,其目的就是为了登陆倭国作战。而原来的登莱水师,也都改名为辽鲜水师,驻扎在釜山,准备对倭国作战的。 根据这些事情,了解内情的首辅温体仁还隐约猜测,如今这声势,这背后说不定还有皇上故意在推动的原因吧!要不然,为什么其他时间不去,偏偏在今年初去了一趟永平! 温体仁其实猜测得没错,如今这种声讨建虏和倭国的声势,就是崇祯皇帝有意为之的。不但如此,他还做出了其他一系列布置。 倭国那边,他准备封两个藩王过去。等声势到了之后,就要让剩下那些藩王竞拍了。从他们手中得到一些钱财充当军费,也能让国库少掏一些钱。 还有,原先九边的军镇,在这讨伐倭国的势头起来之后,也会选拔出一支军队前去支援辽东军。有这种舆论在,军卒自愿参加的比例都会高很多。渴望军功的那些,和被动调去的那些,主观能动性不一样,战力发挥也会不一样。藩王的钱,主要就用在这些军队上。 通过聊天群,崇祯皇帝的旨意也下到了朝鲜,那边也开始宣传起来了。 朝鲜这边,自从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之后,朝鲜百姓是欢天喜地的,真心实意地高兴。 之前的朝鲜,并不是后世所认为的奉明正朔五百年的小中华儒教国家。准确地说,朝鲜是一个贵族合议制国家,是以血缘的高卑贵贱来决定其社会职位的。儒家文明的科举制度,在朝鲜其实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血缘不够崇高,没有资格加入读书科举,身世不够崇高,也没有资格去当官。而没有身世的贱民,其实就是奴隶。父母是奴隶,子女也是奴隶,世代都是奴隶。 尤其可悲的是,朝鲜律法中有从母法,该项法则规定不是父亲是奴隶,后代就是奴隶,而是母亲一方是奴隶,后代才是奴隶,其来因很简朴也很直白——知母不知父,禽兽之道也。 人之所以比畜生崇高,是因为知道自己爹妈是谁,朝鲜那些当权者在律法上划定了朝鲜贱民与牛马鸡犬同等。而这样的朝鲜贱民,在十七世纪初的时候,大概占了朝鲜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因此朝鲜人的战力很渣,毕竟奴隶谁会卖命?如果建虏到朝鲜后对这一阶层好一点,估计建虏会如同原本历史上把明军变为汉军八旗后,这些朝鲜努力的战力也会飙升。 只是在这个位面上,很可惜建虏没有这样的机会。在大明的连续打击之下,建虏是把朝鲜当粮仓用的。极力地搜刮,让他们不得民心。 如今,朝鲜的官员基本都跟着建虏,或者是被建虏裹挟逃去了倭国。留下的朝鲜人,大部分是贱民,成为大明百姓之后,地位一下得到提升,又怎么可能不欢天喜地。 在朝鲜这边土地上,大明很早就表现出了要跨海作战的意图。军队调集在最那段这边训练,水师也在釜山驻扎。如此种种,让朝鲜本地人也非常地拥护。 对他们来说,海峡对岸的那片倭国土地上,全都是他们的仇人,不管是倭人还是建虏又或者是那些朝鲜当官的。因此,他们非常支持朝廷大军。征召令一下,很多朝鲜人都参军,或为陆军,或为水兵。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还真别说,至少在李芝奇的水师中,就有好多朝鲜人。他们对海峡这一片的水文很熟悉,有了他们在,对水师的帮助很大。 建虏在朝鲜的祸害,使得朝鲜的人口大幅度减少。到大明解放朝鲜时,能活下来的,基本上已经没有老弱病残。这相对应的,也降低了大明对朝鲜的粮食救济。加上曹变蛟当初选择在粮食快要收割时候出击,更是缴获了很多存粮,这让朝鲜这边的百姓生活,要远好于建虏统治时期。 有这个基础在,也让崇祯皇帝放心把这里作为以后攻击倭国的前进基地。 春暖花开,崇祯皇帝感觉差不多了,便在聊天群中私聊钱富贵道:“你告诉豪格,就说你在聊天群中看到消息,说大明不会放过他们,要准备跨海继续剿灭他们。” 钱富贵听得一愣,他有点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便确认道:“陛下,如果属下告诉豪格的话,岂不是让倭国的建虏有了防备?” 崇祯皇帝看到,不由得一笑道:”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你就按朕的意思去做就好了。这样一来,还能让豪格知道你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