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黄河生死书在线阅读 - 第435节

第435节

    所以道家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法。

    就是这么一个思考周期。

    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就算没有外来者启发他们思维,他们或许也能自动推敲出世间的一切,获得自己的知识。

    世间的所有一切,来自于矛盾冲突,自然有冷热冲突,人间有光明与黑暗冲突,这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就是正向价值和反向价值的矛盾冲突,自然有善恶,有恶劣行为和善良行为。

    人类要是不终结了光明与黑暗的矛盾冲突,人类世界永远会经历崩塌,重建,修复,这样一个轮回过程,谁也逃不出黑暗积压到一定程度,光明崛起,随后光明暗下去,黑暗再次积压,光明再次崛起的世间之大道。

    那么,只能让光明回归到永恒的光明,让黑暗沉入永远的黑暗,那么矛盾冲突的人类世界将会获得彻底永恒,即世界大同,光明天下。

    这个不多说,单说咱们从上面宇宙始末的演变的思考过程来看,古人的思维已经涉及到了天的背后,也就是现今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奇点大爆炸。

    如此以来,就可以得出,古人的“天地人”三结合的思维方式,不断渗透的思维模式,要高于现在的所谓逻辑思维,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逻辑。

    我们又能看出,人类的科技文明根本就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纠结点就在于奇点大爆炸,如果这是人类的终极,那么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宇宙现在也一直在膨胀,而且一直在加速,那么膨胀到一个极点,必然又是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宇宙再次在矛盾中运动,必然又是一个新世界诞生,循环往复……

    可是,这些所谓的科技发现,无非是和佛家成坏往空,道家从虚空回归到虚空的宇宙演变过程是一样的。

    这样的思维,也无非就是一件事物,有开始,有发展,有兴盛,有终结,有新的开始……

    无非是成始成终而已……

    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没有科技手段,仅仅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无限延展,就得出了类似于科技研究的结论。

    那你们还告诉全世界的人类,物质是第一价值体系?

    错的极为离谱。

    我看啊,没有精神的人类就是行尸走肉的人类,没有文化进步的人类世界就是空壳的世界,物质再丰富,最后照样会崩塌掉,辛辛苦苦建设了几百年的物质世界,最终还要再次崩坏,这到底有什么意思?

    是不是该携手走向全球大同?

    你说呢?

    我们从这里,也就更知道,为什么现在外国的科学家研究到最后,最后扑进玄学之中,研究世界各国的玄学……

    他们得出什么宇宙大爆炸,得出什么十维宇宙,无非都是宗教哲学中扒拉出来,然后用科学思维进行考证而已,就像人类世界第一批哲学家从宗教哲学中发现好玩的哲学然后自己下定义是一个样子的。

    但是,西方科学家是绝对不会承认是在古人文化中受到启发的。

    如果是这样,怎么能显示出自己高人一等呢?

    如果是这样,怎么能显示出西方文明高人一等呢?

    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现在有的科学家,研究到最后,大部分有宗教信仰,因为他们傻眼了,他们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研究了一辈子,最后却是在对古人的思维进行实证。

    但是,他们不知道古人推出宇宙演变的流程,所以就信神。

    无论如何,人类从古至今,都在做着同一个事,那就是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

    这是人类的唯一的共同的目标!

    呵呵,人类文明到底何去何从?

    想到这里,我心中满是无奈,随后无奈便写在了脸上。

    书呆子见我这个样子,笑道,你怎么了?

    我叹了口气道,没怎么,我觉得人类文明要走向更高级的发展之路,就需要揭开奇点的虚无到底是什么?凭什么说虚无就产生了宇宙大爆炸?奇点背后到底有什么?

    书呆子道,那是当然了!我研究了一辈子,思维还是没逃出光明之书中的记载,思维还在宇宙大爆炸这个地方转悠,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奇点,奇点从何而来?宇宙生命的演化到底是如何演化的?我都不知道!我考虑了一辈子,我也没考虑明白,但我知道一件事,光明之道是宇宙的本源之道,是人世间的最终极之道。

    我说,为什么?

    他说,宇宙大爆炸,有光有热,这就是光明,随后产生气,气就带了光明,气演化成物质形态,星辰遍布于宇宙,大都是一闪一闪亮晶晶,这就是光明。也就是说,最初的光明之力直接涵盖了世间所有的物质中,最后的万物出现,自然也带了光明,人类既然是小小原子组成的,那么也必然有最初的气蕴含的光明,这就是我们摸不到的光明之精神,所以我们人类内心才有对光明的渴望,所以说,光明是一切价值的终极价值,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情感诉求。

    我叹了口气道,你说的有道理,自古至今一茬茬的人类变革,就是基于对光明的追求而产生的。

    说完这话,我幽幽地道,自古至今的智慧者们,皆是在对宇宙做着思考,宇宙,宇宙,你到底是什么?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李大鬼笑道,以我们这种智慧是参透不了的,还需要后来的科学家,打破奇点,突破人类的思维极限,然后开拓新的文明图景。未来的文明,或许要上天,我们或许就真的成了诸神。

    我说,路漫漫兮而修远,人类上下求索,不应止步,更不应左右摇摆……

    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章 光明之书(下)

    世间有神,唯一之神,智慧之神。

    智慧之神乃智慧之生命。智慧之生命乃拥有神格之人,人人拥有智慧,人人有神格,则人人有光明之精神,人人有光明之精神,则天下归一,世界大同。

    世间有道,光明之道。

    光明之道乃万道之道。光明之道乃世间一切正向价值,一切正向情感。

    万道乃友爱之道,乃有情之道,乃有仁之道,乃有礼之道,乃有智之道,乃有义之道,乃有信之道,乃互利之道,乃奋斗之道,乃青春之道,乃活泼之道,乃团结之道,乃平等之道,乃和谐之道,乃自由之道,乃慈悲之道,乃清廉之道,乃平衡之道……

    万道是有爱之道,亦是光明之道。

    爱与光明之道,世间唯一正道。

    爱与光明之道,世间唯一道。

    看完之后,我心里有点小吃惊,《光明之书》总纲文字,提纲挈领,以光明为主题,点出了光明是世间主要的正向价值,正向情感,并得出光明之道是世间唯一道。

    对此,我深表赞同,纵观过去人类发展史,无非是为了活的开心点,活的光明点,才有了风云变幻,此种为了追求光明的情感,就是人体内的精神之光。

    这种追求光明的精神永远是人内心存在的终极精神,终极价值情感。

    无论世界怎么演变,人类怎么发展,这个精神是永不褪色的。

    人之所以勇敢和有力量,就是来自于对光明的追求。

    试问,如果没有对光明的追求,谁会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和平,追求所谓的自由,追求所谓的公道?

    如果没有对光明的追求,人会软弱的如一只鸡,任人宰割,哪里会来的勇敢?

    但是,光明因何而起?

    当然是基于人内心的情感,那个爱的情感。

    如果没有爱,人类活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爱有情有光明,人才会真正的幸福开心。

    想到这里,我暗赞一声,然后翻开了下一页,只见上面写道:

    i天

    天是阳,天是父,天是刚,天是强,天是力量,天是希望,天是脊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乃天所蕴藏的刚强之道。

    ii地

    地是阴,地是母,地是柔,地是容纳,地是承载,地是负重前行,地是无私的胸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乃大地蕴藏的承载之道。

    iii人

    柔弱之血肉,刚强之脊梁,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之性,并存于人之躯体。

    女是柔,柔中若有刚,则生力量。

    男是刚,刚中若有柔,则放光芒。

    此乃人之本性之道。

    iv相交

    阴阳两气,开天辟地,两气相交,寒来暑往,秋冬收藏,果实生熟,自然之道。

    男欢女爱,男女之情,有爱有情,男女相交,十月孕育,胎儿初生,男女之道。

    相交是矛盾,矛盾有冲突,冲突有统一,统一即为道,此乃统一之道。

    天有道,地有德,人有情。天地相交,道德生,天人相交,人道生,地人相交,仁德生。天地人相交,龙道生,能上能下,能退能进,能刚能柔,龙的传人。

    v道

    道是规律和统一,道是爱与光明,爱与光明是唯一道,非爱非光明之道,皆是邪道,邪道最后皆是死道。

    vi法

    法是规矩,法是抑恶扬善之法,法是扬光明压黑暗之法,光明是唯一法,非光明之法皆是邪法,邪法最后皆是死法。

    上面的文字讲的是天地人三者蕴藏的道,以及世间一个最为普遍的东西,即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蕴含于世间所有一切事中,一切人的内心中,上到世界,下到个人,矛盾概之。

    看完这些,我飞快继续看了下去,下面的文字如下:

    (一)生死之道

    生死之道在明生,在明死。

    生者,存也,存者,活也,活是生活,生活是活。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文化。有物质无文化,行尸走肉。有文化无物质,壮志难酬,自怨自艾。物质和文化相合,物质和文化互相补偿,物质和文化互相平衡,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死者,归也。归于虚,归于空。

    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找到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才是重中之重。

    生死之道即生活之道,物质文化齐头并进,互相平衡和补偿,才能真正找到幸福。

    (二)孝之道

    孝在父母生前,非死后。

    生前不孝,死后葬之再隆重,也是假孝。

    孝葬,虚礼也,心中无孝无情,葬孝。

    孝非顺从,父母有错不规劝,让父母犯错,遭受骂名与刑罚,乃不孝中的大不孝。

    如有大利,给予大利与情,如无利给予小利与情。

    父母不记子女之利,只记子女之情。

    如情况极为特殊,则给予心。

    尽孝,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