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综]敛财人生之新征程在线阅读 - 第1893页

第1893页

    不仅他们,就是几个小的里,也没有与哪个表现的叫人惊艳。

    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让皇子们跟别人一起念书的坏处。

    如果脱去身份的光环,他们并没有比谁聪明多少。当然了,这些皇子里,除了永琅。

    小的还好安排些,如今再想法子还来得及。但是,两个成年的阿哥……太不争气了。

    虽然自己之前骂过,但不待见不等于说养废人呀。

    可是天地良心,四爷对这两孩子是真有安排的。永璜接了弘曕盖房子的活,现在还在扩建的书院,包括医馆,星象台这些,都是永璜在负责的。这孩子属于一板一眼的性子,人很老实,好处就是这样的东西上手了,他容易钻进去,且没胆子做出偷工减料的事来。这么大的几个工程,他一天也没闲着。大事小事的天天有。他皇阿玛又不叫他出头,他在不在这种可有可无的事上钻一钻,找到那个无可替代的位置,那以后他还能干点啥?

    而且,现在他还正在筹备盖一个藏书阁,收藏天下所有的书籍。哪怕是禁书,也该放在藏书阁被禁起来。

    他是真挺忙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说的就是他这样的。管书院里谁去谁留,反正跟他也不相干。光他手里的活忙完,没有成十年都干不完的。他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

    而对于永璋,四爷是这么安排的。这半年里,不停的叫他走访镖局,走访驿站,再看看来往的书商,四爷是想筹备邮局,而永璋为其择名——书信馆。

    乾隆本是带着一腔疑惑来的,但一听他阿玛和他儿子的奏对,便觉得有些欣慰。各自能独立的去做一件事,皇阿玛对孩子们是用了心的。

    这两个是大了,没在书院呆多久,然后当差了。可现在剩下的小的,乾隆觉得叫这么着学下去也不是办法。一直比不过人家,把孩子那点骄傲都打下去了。

    他试探着提出他的想法,“他们可以在宫里学,学一样的科目……”至于那么比成绩就不用了吧!咱家孩子生来就不一样,也犯不着比成绩,“每日在宫里的将课上完,再过来上选修课……”

    可以把上书房挪到园子里,方便几个皇阿哥进进出出的上课。

    乾隆说着就道,“他们小,很多东西也最容易被人引导偏了。”在这里没有尊卑,但若不分个尊卑,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出身给他们资本,他们得以这份资本为傲,可在这里,他们身上的傲都快被磨没了。

    这不是他乐意看到的。

    四爷转着手里的茶杯,想说什么到底没言语,沉默了半晌才道:“你想的也有道理。再则,皇子学的跟别的学的还是该有差别的。你的顾虑是对的,把几个孩子接回去吧。若是有愿意带走的陪读,也一块带走……”

    “皇阿玛,永琅也能进宫一起……”

    “他也不是皇子,有些东西不学也罢。不是什么身份就不要给什么身份的东西,免得生出妄想来。这对谁都不好。”

    乾隆心里大松了一口气,觉得他的什么想法他皇阿玛其实都能理解。

    可回去一琢磨,这话里好像也有话,他仔细的琢磨了琢磨,心里就有数了——十二阿哥!

    这个嫡皇子存在,叫皇子们纷纷不敢出头。

    所以,这些孩子是真学的不好还是假学的不好,他这个阿玛都不好判断了。皇阿玛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哪怕都学的不好,他也从来没说过这些孩子。

    是这样的想法吗?

    是!一定是的。

    说到底,皇阿玛还是对亲孙子疼爱的过了,怕折损了任何一个。哪怕答应了自己带皇阿哥回宫学,却也提点了自己,这是叫自己防备着将来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不得不说,他想的还挺多。这猛的一变故,把皇后吓坏了。她紧张永璂,紧张到无以复加。总觉得皇上此举,是冲着她来的。

    但不管怎么紧张,该来的总算来了。

    愉妃在宫里直念佛,好歹大家都一样,她的五阿哥终于不那么特别了。

    而皇后病急乱投医,不仅把佟氏往前推,还把之前那个惹事的戴佳氏推给了皇上。这姑娘比佟氏年轻,比佟氏鲜嫩,比佟氏长的不知道要好多少……这样的美人,乾隆哪里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这点事在京城里每日都有新鲜变化的氛围里,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便是了。等再次关注到这个女人,那都是五年之后的事了。

    一晃五年,是乾隆二十二年。这一年一入冬,天气骤然的冷了下来。京城这地界,滴水成冰,雪却一直也没下来。

    可哪怕天气再冷,京城里也是热闹非凡。更因着农闲了,周围的百姓都闲下来了。有事没事的,都爱到进城里来转转。如今不同以往了,街上几乎是见不到叫花子的。叫花子们如今都有地方去了。还记得原籍的,朝廷帮着送回原籍,有公养田,一个人三五亩地不等,分出来一亩种上红薯,基本保证是饿不死人的。多出来的或是种点细粮,或是菜蔬,便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也饿不死人。不记得原籍的,都去关外,那里分的田地更多。过的日子现在都差不多,饿不死人,但银钱还是没有——大部分人家肯定还是穷,兜里摸不出三五个铜板来。

    但这也得分在什么地方。就像是京城附近,可以说是相当的富了。修路的从京城开始修起,往四面八方延伸。只要有富余的劳力,尽管去。身强体健的,还能长期干。登记造册,月月有固定的银钱拿。不富裕吧,但养活妻儿老小还是行的。真要是遇到意外,给的补偿也丰厚。因此,周围好些人家都乐意去。男人出去做工了,有时候三两月都不见回家的。女人们在家不敢农活也不行。孩子们都有义学可以上。虽说是三年,但这三年之后还能往上考的。县里有更高的义学,州府更高。在州府若是学的好了,还能往京城考。但若是出门做工的话,上过义学的人家就更乐意要一些。所以,有些错过了入学的年纪,都十四五了,都赖着非去听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