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秦霸世在线阅读 - 第124章 商君镇秦法剑高悬太庙,国耻石前君

第124章 商君镇秦法剑高悬太庙,国耻石前君

    “大秦复兴之道,在于坚守商君大|法,富国强民!在于训练新军,出关收复失地。在于老秦人,人人奋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咸阳宫广场之上,响起了沉雷般的呼声。不管秦皇如何荒唐,老秦人对于大秦帝国始终有一种自豪。那怕是好多人白发苍苍,依旧激动的满脸通红。……站在高台之上,亲眼见到这一幕,胡亥突然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大秦帝国的骤然灭亡,巨大的命运落差,给攻讦与谎言提供了空间。暴秦之名,存在千百年,对于富有创造力的大秦帝国,实在是最大的污蔑。……“噌——”天问出鞘,胡亥高声大呼:“秦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变法图强之志大规模重建华夏。”“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大的规模,创立了最强大,最文明的大秦帝国。”“大秦之所以分崩离析,乃赵高乱政,六国遗族野心不死。暴秦之名,乃诸子百家的抹黑,并非商君法治严苛!”……咸阳宫广场之上,大秦朝野上下文武百官,各郡县官吏,乡中三老。心中一怔,闻言,一直处于惊恐不安之中。他门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觉得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必将会神秘难测。正因为如此,整个咸阳宫广场,除了沙沙的风声,以及猎猎作响的旌旗声,再也没有其他声音。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高台上上的胡亥,心中泛起一阵波澜。……“朕今日召集尔等前来,便是为了向诸位证明朕重铸秦法根基的决心,以及大秦朝野的不甘沉默的决心。”胡亥大呼一声,从容入座。得到示意的老内侍,高呼:“重铸秦法根基开始——陛下告天!”接过内侍捧过来的竹简,胡亥拆开丝线:“昊昊上天,伏惟告之。昔有商君,以法强秦,国门之外徒木立信,宣告朝廷诚信。”“太子犯法,太子傅嬴虔处劓刑。以示秦法公正。从此之后,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刑上大夫!”“这是我大秦从陇西走出,席卷天下,成为大秦帝国的根本。”“然,朕深入山野,走访国人。却见到国人对秦法畏之如虎,并不信任。今日秦法根基已失,是大秦帝国最大的损失。”“朕决意重铸秦法根基,行商君之法,重铸大秦!”……“商君秦法,重铸根基!”一时间,咸阳宫广场之上,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山呼声。“请商君镇秦法剑——”老内侍再一次大呼。接过内侍捧在手里的青铜古剑,胡亥高举头顶:“巍巍大秦,以法立国。秦法刻于太庙,悬于国门。”“今日朕以商君镇秦法剑,悬于太庙之上。以告大秦朝野上下,自今日起,大秦帝国之中秦法高于一切!”“大秦帝国之中,一切事物皆以秦法论断!”“秦以法立,以法决断!”数百人高呼,声势浩大,一时间,震动了整个咸阳。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双手一压:“当时商君徒木立信,开始变法。今日朕在此,重铸秦法公信,当以血祭之,以警醒后世。”说罢,一摆手:“掀开帷幕,朝野上下,以血祭刻石,永立咸阳广场!”……“哗啦——”大秦朝野上下,自然看到了中间,黑色帷幔下的大石。当初只是有些讶异,却不料在这一刻,被胡亥祭出。国耻!黑色帷幕被揭开,大石耸立。铁画银钩,杀气冲天的国耻二字就这样出现在了大秦朝野上下眼前。一时间,咸阳广场上的老秦人泪眼婆娑:“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今日我等愿血祭国耻刻石,以重铸秦法根基。”数百人猛然跪倒,向国耻石叩头不止。“秦人国耻!”骤然间,这一幕的发生,胡亥语音哽咽,一摆手,道:“秦法根基尽失,关东之土尽失,国耻昭昭,大秦当自强。”大秦朝野上下众人流着眼泪,高呼,道:“有陛下石上两个字,更有陛下高瞻远瞩,大秦帝国席卷天下的日子,不远了!”默然良久,胡亥走下高台:“诸位说得好,老秦人终究会雄起,大秦帝国终究会再一次一统天下。”“这片中原江山,迟早还会姓嬴!”……走向国耻石的途中,胡亥目光变得越发坚定。带着一往无前的无畏,商君镇秦法剑徒然出鞘,剑光一闪而过。“滴答!滴答!”掌心被割破,鲜血落下,正中国耻二字之上。一时间,咸阳宫广场之上,血腥味弥漫。这一刻,胡亥挺立一如刺破苍穹的长枪,手掌之上沾满了片片点点的鲜血。身前五步之外,立着一座高高的石刻,石上的血迹在沉沉大厅中发着幽幽红光。“陛下!”一声大呼,大秦朝野上下一时轰动了。这一幕,似曾相识。尉缭站在刻石前一动不动,这一幕,拉开了久违的记忆。他清楚当年孝公执掌秦法,正值百年国耻之时。孝公刻国耻石,发求贤令。这才有了商鞅入秦,二十年矢志不渝的坚持变法,建立了一个令天下闻之色变的虎狼秦国。大石中央是触目惊心的两个大字——国耻!大字槽沟里的鲜血还没有凝固,细细的血线还在蜿蜒下流。大石右上方是一行蝇头小字,尉缭清楚那是秦军的战歌,亦是老秦人的誓言。石上血迹斑斑,血线丝丝,令人不忍直视。“噌——”长剑徒然出鞘,尉缭同样划破手掌滴血于国耻二字之上。从来没有那一刻,让尉缭如此重视胡亥。在这一刻青年皇帝的身上,他看到了孝公的坚毅与能忍,看到了始皇帝席卷天下的锐气。“有此陛下,若有二十年时间,大秦未必不能重铸江山!”心头翻滚,尉缭让开了位置。接下来左相子婴,典客顿弱,廷尉张苍一一滴血于石刻之上。随后八大郡守各县县令,乡下三老,数百人一一滴血。一时间,国耻二字之上,全部全部被鲜血染红。有的甚至于凝结,太阳光下,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