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逐客
“大王下了逐令?” 傍晚的时候,蒙恬接到了嬴政逐的消息。 “是的,大王下达的诏令说得很清楚,来自山东六国的人,没有取得夏子身份的人,统统驱逐出秦国。”甘罗的记忆很好,记得逐令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之后,有鉴于秦国地广人稀,大力招揽六国民众,与秦人通婚生下的子女,被称为夏子,具有秦国的国籍。蒙恬的父亲蒙武,娶秦人女子为妻,蒙恬、蒙毅出生在秦国,自然不在逐之列。 秦国有任用外来官员的传统,被一些六国人钻了空子,不排除有一些人身上带有六国国君的特殊使命,潜伏在秦国。 邯郸之战的时候,郑安平率领二万秦军集体投降之后,秦人就认为六国人,在关键时刻并不可靠。那是范雎并没有失去昭襄王的信任,亲自出面保下了范雎。 嫪毐之乱的后续反应,持续发酵,波及到吕不韦,吕不韦一倒台,墙倒众人推,再一次引发了秦人的排外情绪。 “大王刚刚亲政,经验不足,宗室大臣在旁边一蛊惑,大王难免一时冲动。” 设身处地,嬴政这个时候,心里很没有安全感,想到秦国可能有那么多的间谍,根本不可能一个个甄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统统驱逐出去。 蒙恬觉着,嬴政没有在秦国建立集中营,拘禁这些六国人,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即使到了后世,二战的时候,美国人为了国内的稳定,将敌国的移民,统统送到了集中营。 逐就逐吧,蒙恬没有想着前去劝谏。以嬴政的胸怀,迟早会认识到逐的错误。 内心深处,蒙恬赞同驱逐一部分六国人,这些人目视甚高,自认为有宰相之才,随随便便就可以平天下。只要仕途不顺,就开始攻击秦国的体制有问题,大肆颂扬尧舜禹时代的美好。 对于这一批夸夸其谈的人,就该驱逐他们,留他们在秦国,也只会挤破脑袋争当门,成为寄生虫。 那些真正的六国间谍,则需要细心调查,一旦查实,那就不是逐的事了,直接砍他们的脑袋。 可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逐,绝对是大大的错误。像李斯这样的人,也在逐之列,那就是嬴政的一时冲动了。 李斯长期担任丞相府长史,又成为了秦国的卿。秦国的卿,可不是闲职,相当于政府的****,可以参与一部分政策的讨论、制定。李斯的手里,握有无数的秦国情报,一旦为人所用,对秦国的危害,绝对无以复加。 落在后世,一个政府秘书长、情报官员的叛逃,他国不欢天喜地的迎接才怪。 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前的空地之上,照出了一道,长长的寂寥身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李斯啊李斯,你在丰满的粮仓里呆了这么久,要再回到那个寒碜的厕所,做那可怜的厕鼠,你甘心吗?” 李斯巨头望着明月,低头思故乡,本来,他都打算安排人,前往楚国上蔡,将多年未见的妻子,还有曾一起赶着黄狗追兔子的儿子李由,接到秦国享受荣华富贵。 可没有想到,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他还没有来得及大展宏图,却等来了秦王的逐令。 当年,李斯决心离开上蔡,追求远大前程的时候。曾经的同事,街坊邻居,对他冷嘲热讽。 “我说李斯,你在上蔡,也算是一个小官儿,等老了的时候,没准儿还会成为一县之长。你现在离开,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你们说说,李斯是不是傻了,放着吏员的工作不干,要外出求学?” ······ “等我李斯一个人回到上蔡,落魄潦倒,不知道家乡人会怎么笑话呢?” 李斯摇了摇头,想到上蔡那个小地方,很多人混一天算一天,为一点田地争得头破血流,李斯的内心,顿时变得无比坚定。 我李斯,绝不接受那样的命运。 这个时候,李斯想起了吴起的故事。这个时候,李斯才明白,为何吴起离开卫国的时候,郑重发誓,不得卿相之位,誓不还乡。 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李斯有个声音在呐喊。 他转过身,快步回到房里,拿出已经装到行礼箱中的砚台和毛笔。 “尤虞,给我研墨!” 同为楚人的尤虞,并没有离李斯而去,他投在李斯的门下,成为了李斯的门。即使要离开秦国,同为楚人的两人,也要一起离开。 李斯铺好竹简,闭着眼睛,凝神而思,等尤虞准备好墨水的时候,李斯猛地睁开双眼,炯炯有神,提起毛笔,点在竹简之上。 命运的关口,激发着李斯的潜力。他只觉得体内灵感勃发,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跟随荀子进修的时候,李斯读了很多书,担任小吏的时光里,李斯苦练书法。 李斯的文采本来就不弱,书法也相当精妙。 “臣闻吏议逐,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之功。由此观之,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尤虞站立在一旁,痴痴地看着,李斯优美的文字,俊秀的文笔,龙飞凤舞,挥洒自如。曾经,爱好书法的尤虞,仅仅见了李斯的一手好字,就决定从此一生拜倒在李斯的门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呼—— 李斯放下手中的毛笔,长吁了一口气,从头到尾诵读一遍,大为满意。他这篇文章,才能算是一字千金,不可多一字,也不可少一字。 “大人的这篇文章,可流传千古也!”尤虞衷心赞叹道。 李斯抚摸着胡须,颇为同意尤虞的说法。他心里觉着,这篇文章,是他这么多年以来,写得最为完美的一篇,只怕以后,他再也无法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名篇。 “谏逐书!” 思索良久,李斯提笔,在竹简的最右侧,写上了文章的题名。 能不能改变我李斯的命运,就看这篇文章了。李斯封好竹简,暂时放下心中的忧虑,勉强歇息去了。 “哎,我李斯真要落魄的离开了吗?” 回望着高大的咸阳宫,李斯的眼里念念不舍,脸上充满了落寞。 他努力了,争取了,可却没有人敢为他上书给秦王。 不是每个人都有茅焦那样的底气的。 嬴政采纳茅焦的谏言之前,可是看了不少人的脑袋。轮到茅焦的时候,量变引起质变,加上茅焦说得在理,才让嬴政另眼相待。 但没有人想做量变的积累。 嬴政刚刚发布了逐令,李斯就要上书说逐的部队,这不是打嬴政的脸嘛!不管李斯怎么哀求,就是没有人愿意为他传递他的《谏逐书》。 宽大的关中驰道上,除了李斯的车马,还有不少六国人落寞的身影。 魏缭慢慢悠悠的走在其中,显得格外不起眼。 说起来,魏缭的运气,不是一般的衰。等他摆脱家里的悍妻,筹集了盘缠,终于赶到咸阳的时候,秦国开始逐了。 欲哭无泪,不甘,怀才不遇······魏缭的心里,五味杂陈。若人才环境最为优质的秦国,都不能成为他效力的平台,那么,贵族气息浓烈的山东六国,就更没有他的机会了。 难道我这辈子,只能回到大梁城做一个守城门的小卒吗? “驾——” 一队骑士跑马赶来,领头的一位,剑眉星目,英气逼人,娴熟的操纵着马匹,骑术相当娴熟。 驰道很宽,蒙恬骑马奔驰在中间的官道之上,看着这些赶往函谷关的人情,不由得大为奇怪,李斯还没有递交《谏逐书》吗? 其他的官员,驱逐了也就驱逐了,可郑国,秦国却不敢轻易放了他。听了隗林的汇报,嬴政也感到十分生气,花了这么大力气修建的郑国渠,如果是一个阴谋,秦国可就亏大了。 蒙恬此行,正是接到了嬴政的命令,亲自前去考察郑国渠工程,再决定如何处置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