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调兵遣将抗辽援吴
华雄,这段时间过的很悠闲。 因为,老曹与刘大耳正打的不亦乐乎,没人顾得上来烦他。 孙坚带着孙尚香,又去祸害江东了,孙权估计也是自顾不暇。 几大诸侯,皆都忙着自己的这些破事,焦头烂额。哪里有空来招惹他? 刚好,趁着这难得的休整期,华雄专心致志的发展辖地经济,憋着劲谋划蜀国大腾飞。 这段时间,四房妻妾陪伴在侧,华老二整整消瘦了一圈。 看来这货啊!肯定是没日没夜的操劳过度了! 这日,华雄正在公事房内处理政务,李儒又贼兮兮的出现了。 带着他那招牌式贱笑,一惊一乍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属下有一个天大的喜讯要告诉你!” 华雄手里的鹅毛笔,停也未停,“唰唰唰”一则批复,一气呵成。 完了之后,意犹未尽的拿起那份文件,端详良久。 似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夸张的啧啧称赞道“嗯!不错!果然比那软毛笔强多了!金钩铁划!不错!不错!实在是赞!” 李儒没皮没脸的凑近前来,拍马屁道“嘿嘿!主公果然大才!不但能发明出这鹅毛笔,而且这笔字啊!开一代书法之先河呀!” 见这记马屁没拍响,华雄犹自陶醉其中,他继续拍道“这笔字,既然用的是鹅毛笔写就,我看不如就叫“鹅体”怎么样?” “捣乱是不?照你这么说,主公我若是使用鸭毛笔、鸡毛笔,书写出来的岂不是”鸭体”、“鸡体”?”华雄忿忿不平道。 “呃!哪能呢?鸭子毛、鸡、鸡毛,也弄不成笔啊?” 华雄满头黑线道“就你道理长!到底何事快说?少给我卖关子!” “主公!好事!大好事!孙坚将军差人来报,说他已经成功控制了江东,孙权如今已经被圈禁了!”李儒喜滋滋的说道。 华雄顿时也来了精神,由衷的赞赏道“孙将军威武!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啊!哈哈哈!” 李儒见华雄兴奋的过了头,赶紧泼冷水“主公!主公!还有一件事呢!刘备如今已经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准备趁机扫平江东,孙坚将军求援!” “你这货!能不能别老是,把一件事分成两部分来说啊?”华雄怒骂道。 “我这!我这不是看主公最近太过操劳,想要先让你高兴高兴嘛!” 李儒弱弱的辩解道。 华雄老脸一红,辩驳道“最近这么清闲,哪里操劳了?简直就是任嘴胡诌嘛!” “嘿嘿!主公还是保重身体要紧!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啊!”李儒坏笑道。 “嘿!你这货!讨打是不?” “忠言逆耳啊!瞧瞧主公你都快瘦成人干了!属下这,其实是在委婉进谏啊!一片苦心日月可鉴呀!” “滚犊子!” 华雄刚刚轰走李儒,又马上记起了孙坚求援之事。 想到救兵如救火,他马上大喊道“来人!立即召集众官,大殿议事!” 一个时辰之后,汉中骠骑大将军府的议事大殿里,华雄正襟危坐于堂中帅案之后。 文武群臣雁翅排开,分立于堂上两侧,典韦率领着三班仪卫,侍立于阶下、殿门、廊上。 这番威仪,隐隐已经有了些天子上朝的气象。 华雄环顾众臣一圈之后,朗声道“今闻辽王刘备,携三十万大军,意图染指江东,而吴王孙权,如今已经禅位于孙绍。孙绍继位之初,就曾遣密使来蜀,言明,今后唯我蜀国马首是瞻,诸位皆都议议吧!是否应该援吴?与辽国开战又是否妥当呢?” 这番话里,信息量太大,除了几名核心官员,事先知道内情之外,大部分人,皆是初次听闻。 因此,华雄话音刚落,众臣立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一时之间,众所纷纭,“嗡嗡”声大作。 “什么?吴王孙权竟然禅位了?他还真舍得? “刘备三十万大军攻吴?他不是扬言要为他二弟报仇雪恨的吗?怎么?这就不报仇雪恨了?要忙着去江东抢地盘?这 未免也太假仁假义了吧?” “见人家江东政局动荡,就想浑水摸鱼!这家伙挺会审时度势啊!” “孙绍是谁?孙权的儿子吗?貌似这个孙权还不老吧?” “孙绍是孙权的亲侄子!吴王之位理应就是他的,当年应该是年龄太小,这才让孙权继承了大位。如今人家做吴王,那是明正言顺!” “对对对!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人家孙策有嫡子,按照礼法,孙权确实是有点明不正言不顺!” “这个孙绍人不大,眼光倒是不差哈!以我们蜀国马首是瞻,那就是我们蜀国的小弟了!小弟受人欺负了,做大哥的焉有不替他出头之理?” “是啊!是啊!必须出兵!得给刘备那个伪君子点颜色看看!” “刘备也不撒泡尿照照!就凭他辽国,也想意图染指东吴?咱们蜀国还没表示呢!他还想抢先?” “必须得援吴!若是让辽国得了东吴,将来必成我蜀国心腹大患啊!” “援吴!” “援吴!” “与辽国开战!” “干他丫的!” “给那个假仁假义的刘备点颜色看看!……” 渐渐的,大殿之中群情激愤起来,话题慢慢趋向于了统一。 华雄见满堂文武战意昂然,皆言要教训刘大耳,他欣慰的点点头,非常满意这种同仇敌忾的氛围。 于是,一拍帅案之上的“震山河”,总结道“既然诸位一致要求抗辽援吴,给刘备那个假仁假义的小人一点颜色,那本王就照准了!” 堂下顿时一片欢呼,顷刻之间,称颂圣明的马屁之声,响彻大殿。 “我王圣明!” “主公威武!” “明公仁义!” “蜀国必胜!” 华雄坐在王座之上,差点就被这些靡靡之屁熏晕了! 片刻之后,华雄下令道“令荆州黄忠、文丑二将,速速集结兵力,并在夏口建造水军大寨,等候接应各部兵马。” 刘晔赶紧应答,并命人将这一命令,以书面形势下发。 “令益州吴懿、张任二将,速速调集十万大军,兵发夏口。” “令宛城张绣将军,率所部兵马,兵发夏口。” “令司州马岱将军,率所部兵马,兵发夏口。” 随着刘晔,一道道公文的不断下发,蜀国各地迅速运转起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