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做县令在线阅读 - 第173页

第173页

    前半段是一成不变的杀人案,沐青天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正在他准备告辞时,突然听书生话锋一转。

    “别人都说是什么‘蚕花娘娘’奖罚,要我看,那是有人作祟哦。”

    这是几天来沐青天遇到的第一个说凶手不是鬼神的人,他立刻就起了兴趣。

    “嚯,原来街上流传的‘蚕神杀人’一事,竟是出自伍家?”沐青天假装好奇和懊恼,“怪不得先生说是空手而归,出了这种事,伍家肯定没心情做生意了。”

    “老爷要这么想,可就错咯。”

    难道伍家的人还在做生意,安吉县县令也没有管吗?沐青天面色凝重,和朱敬守对视一眼。

    “这伍老爷是个大善人,平日乐善好施,每月都会在安吉县城口开善堂施粥。伍夫人也是个心好的,成天拜神礼佛,给安吉县每个寺庙都续了香火和长明灯。”

    沐青天感慨说:“如此好人,怎会卷入杀人案中,真是天道弄人啊。”

    “你还别说,上天虽待他伍家不薄,但也不是面面俱到。”

    伍蚕十七岁时娶了外县一家织户的嫡女,三年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伍生丝。伍夫人嫁过来时还带着家里的订单,没想到过了几年,伍蚕的生意越做越大,她家倒是没落了。

    为了保住香火,伍夫人的娘家把缫丝的技术和商线全都卖给了伍蚕。伍蚕觉得缫丝消耗的人力物力太高,于是就没找家丁学习技术,只是联系了商线上的各家老板,推广他的蚕丝。

    后来伍夫人又生了几个孩子,均是早夭,最后一个孩子降生时难产,彻底断了子嗣。

    伍家家大业大,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嫡子。没过几年,第一房小妾被抬进了府,然后是第二房。二房进来不到半年就有了喜,生下了二公子。之后伍蚕也没有再娶,一门心思扑在他的生意上。

    “问题啊,就出在这两位公子身上。”书生道。

    嫡子伍生丝,从出生起就呆呆傻傻,到三岁连话都不会说,后来长大才稍微好了些。他性格木讷老实,也不善言辞,平常基本不说话。放在寻常人家可能没什么事,可伍家世代经商,没有好嘴皮,怎么把家业继续发扬光大?

    庶子伍生叶,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尤其是他出生时,伍家的蚕居然也和当年一样,全都开始吐丝。伍蚕一连说了六个“好”字,赏当天在场的人每人一两银子。伍生叶三岁诵诗五岁作画,六岁时已经可以拿着算盘帮伍蚕算些小账了。

    一府的公子,还是兄弟,差距居然如此之大,想想都觉得离奇。府里的下人嘴碎,说大公子或许不是伍蚕的亲子。

    伍生丝继承了母亲的面相,整个人都很柔和,而伍生叶长得像伍蚕,眉目间都是锋利。

    若是放在别人家,伍生丝肯定必定是不好过的。下人奴婢看人下菜碟,上赶着去巴结老爷和老爷看好的孩子,希望以后能继续留在府里,说不定还能升一升。对不受宠的,轻则忽视,重则虐待。

    这点朱敬守和朱祐樘深有体会。

    “要不说伍老爷是善人呢。”书生端起小酒细品,“不管大儿子再怎么蠢笨,他依旧悉心教导,也不怀疑夫人,反倒将府里说闲话的下人全赶了出去。”

    私心里,伍蚕是想让伍生丝继承家业的,毕竟他是嫡长子,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可伍生丝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不仅蚕养不好,账也算得一塌糊涂。

    “伍家大公子,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呆子。”

    俗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安吉县的人都说伍蚕有个好儿子伍生叶,但讨论更多的还是伍家那个傻公子伍生丝。

    “前年伍大公子到了岁数,伍老爷亲自挑选,给他娶了房媳妇。”

    那女子也是凄惨,身为嫡女却处处被继母和妹妹打压,原本能嫁入官家,半道被继母和妹妹截了胡。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嫁去官家,继母匆忙给她安排了婚事,也就是嫁给远近闻名的傻子——伍生丝。

    伍蚕不求伍生丝的正妻能给伍家带来什么利益,只求她会对伍生丝好,不会欺负伍生丝。

    结果娶亲当天还是出事了。府门前悬挂着的灯笼无故掉下来两个,还差点砸到来道喜的客人。大喜之日,象征着红火的灯笼落下,那是绝对的不详。

    嫁入伍家后,女子就改了名。她本名三娘,因着“三”与“蚕”发音相近,慢慢就被人叫成“蚕娘”,图个好兆头。

    她生母出身蚕户,传了些小技巧给她。蚕娘改良了养蚕的方式,减少了蚕丝的消耗,深得伍蚕信任。

    “蚕娘这么能干,伍生丝也算遇到良人了。”沐青天猜测道,想继续钓书生的话。

    “嗨,老天还有走眼的时候,何况伍老爷。”

    原来,在杀人案发生之前,伍家就已经不太平了。有下人说,他看见大公子夫人半夜与伍生叶私会,两人还拉拉扯扯的,十分不雅。

    伍蚕火冒三丈,立刻叫了蚕娘和小儿子来问。

    蚕娘坦坦荡荡,倒是伍生叶支支吾吾,像是做贼心虚。

    “混账!”伍蚕把茶杯砸到伍生叶脚边,捂着胸口愤恨道:“我,我一直让你敬重大哥,你就是这么做的吗!!”

    伍生叶心凉了个彻底。他抬头凄凉地质问父亲:“只听下人的一面之词,父亲就要定孩儿的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