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 迫在眉睫
其实在司马伦撤离淮南之时,就已经给司马师写信了,用六百里的加急驿马将书信送到了洛阳,在司马伦抵达洛阳之前,司马师早就知道他的行动了。 所以,当司马伦出现在司马师的面前时,司马师一点也没有感到意外,唯一感到意外的是,司马伦回来的比他想象之中要早,上千里的路程,一路长途跋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返回了洛阳,可见这一趟行程司马伦走得很辛苦。 至于撤军的原因,司马伦已经在信中详细地和司马师讲过了,司马师已经赞同了司马伦的计划,确实,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再是讲究一城一地的得失了,从大局出发,司马伦的行动是十分正确的,这次硕果仅存的队伍,将会成为洛阳保卫战关键。 不过接下来司马伦将他的最新计划和盘推出的时候,司马师做不到目瞪口呆,也足以惊掉下巴了。 因为司马伦提出的计划完全是惊世骇俗的,那就是放弃洛阳,退守关中。 看到惊讶无比的司马师,司马伦却是一脸的镇定,虽然这个计划司马伦对谁都没有提及,但在他的腹中,却是酝酿了很久的,甚至在离开淮南的时候,司马伦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洛阳虽然地处中原之腹,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易攻难守,洛阳周边有多达十二处的关隘,那就代表至少也有十二条的道路是通往洛阳的,如此密布的交通网络,防守起来难度何其之大。 司马师本来是下定了决心要死守洛阳的,他从兖州撤回了洛阳,并且在酸枣掘开了黄河大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黄泛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挡并州军的西进之路,为洛阳之战做好准备。 但黄泛区挡得住东面的并州军,但如果并州军从北面或者南面对洛阳发起进攻的话,洛阳防守的形势还是相当的严峻的,因为并州军可以在白马完成渡河,同理,也一样能在孟津或者是小平津渡过黄河,黄河天险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险,但对于曹亮来说,却好似闲庭信步,轻而易举,司马师对于如何能守住洛阳,心里还真没有什么底。 但洛阳做为国都,地位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司马师还是难以痛下决心来放弃的。 不过司马伦却对洛阳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一针见血地指出,洛阳乃是四战之地,如果司马军北控河内,东握充豫,南据荆州,西拥关中的话,倒是可以守之,只可惜现在四面已经是尽失三面,只剩下关中尚存,其他三面尽失矣,如此一来,洛阳将陷入到并州军的包围之中,不管洛阳能够坚守多少的时间,到头来依然难逃败亡之局,所以司马伦认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趁着并州军尚未形成合围之势,将洛阳守军西撤关中,凭借着潼关武关这样的险要关隘,守住八百里秦川之地,等到将来天下形势有所变化之时,再图反攻之计。 司马师沉吟了一下,道:“荆州?为兄已经给王昶回信,同意他撤军之举,若得荆州军相助,守住洛阳南线尚且不难吧?” 司马伦直截了当地道:“迟了!当时我赶到新野之后,王昶如果愿竟听从,就此撤军的话,或许还有机会带兵回到洛阳,但他没有那个胆量和魄力,非得要向兄长讨一纸军令,只可惜曹亮不会给他任何的机会,兄长的军令送到荆州之时,王昶已经败了,所以荆州那一路的人马,兄长就不要过多的指望了。” 司马师沉默了一下,虽然说上位者都喜欢听话忠诚的部下,但往往这样的部下缺乏临机权变的能力,做事难以决断,而战场之上,战机是瞬息万变的,许多的机会稍纵即逝,司马伦能够审时度势,及时地撤退,让淮南军免受到损失。 如果说司马伦当时看到情况不妙,向洛阳这边请示汇报再行动的话,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同样的情况,王昶便缺乏魄力,那怕是司马伦已经劝说他撤军了,他依然惧怕承担责任,非得上书洛阳,要获得司马师的首肯才肯撤军。 司马师就算及时地给出了回复,但恐怕一切都为时已晚,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尽管荆州那边还没有战报传来,但司马伦已经看透了一切,王昶完了,荆州完了,司马师对王昶还心存幻想?趁早丢掉吧。 司马师道:“听说你将淮南军留驻于南阳,便是已经做好了西撤的准备吗?” 司马伦道:“然也,南阳往西,便是武关,小弟此番入京,便是要劝说兄长早下撤离洛阳的决心的,但迁都兹事体大,诸事繁杂,想要短时间内撤离洛阳亦非易事,小弟将十万淮南军置于南阳,筑高垒挖深壕,便是要阻击来犯之并州军的,在兄长及朝廷未曾撤离洛阳之前,他们必誓死而战,绝不能让并州军越过雷池半步,其后再行撤到武关,不为迟也。” 并州军的进军速度,堪称是天底下最快的,尤其是并州骑兵的速度,简直是无与伦比,司马伦当然不会指望王昶能击败曹亮,但最起码也能起到一点作用吧,最好是能迟滞一下并州军的行军速度,给司马师及朝廷的撤离创造一些时间。 但是那一道姗姗来迟的命令,显然已经是失去了作用,王昶是死是活,司马伦也无法下定论,但不用怀疑曹亮军队的战力,此番并州军大举进军荆州,王昶丝毫没有机会的,至于是死是降,那就看王昶的忠诚程度了。 可如果指望王昶来挡住并州军的进击,那完全是一种奢望,司马伦对王昶早已是不抱任何然希望了,自从王昶拒绝了他的建议,司马伦就料定他是再没有机会回到洛阳的。 王昶这一败,让洛阳的形势更加变得严峻起来,迁都之事,更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