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172节
书迷正在阅读:【哨向np】白月光今天裂开了吗、色情生存阿尔戈号(NPH)、据说我是大魔王[快穿]、精灵掌门人、退亲后,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四福晋、我真不是自恋狂[修真]、魔法满级后我成了被攻略对象、墓地睡觉,赠送道侣、先生,我的红薯个大保甜、上交一颗星球
“两位尚书怎么看?” 朱棣问的是两位尚书,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实际上,两人都知道,这种人事方面的问题,问的其实是吏部尚书蹇义。 或者说,这是对蹇义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问题不算难,蹇义毫不犹疑地答道。 “收税的人,首先需要识字,懂术数。” “否则的话,连姓名都不会写,算帐都算不明白,怎么可能收得好税?被人蒙鬼一样哄骗罢了。” 茹瑺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在理论上收税的人最好是外乡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则,很容易受到各种关系的掣肘。” “最后,收税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洁一些.若是做不到,那么有某种能限制他被收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说完这三点,蹇义自己都摇了摇头。 若是找到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人都不难。 可问题是,大明需要的是几万个! 太难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晓得,似乎、好像,建立一个独立的乡级收税机构,从成本和人员上考虑,都不可行? 这不由地让朱棣有那么一丝丝地郁闷。 皇权不下乡,看来确实有其原因。 倒不是朱棣舍不得砸钱,问题是,砸了钱,赔本建了一套乡级税收机构,就大功告成了吗? 不可能的。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达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来税,又很快就会腐化堕落。 事实上,要求人靠品行来做事也太难了。 人的道德底线这种东西是万万不能试探的。 茹瑺补充道:“而且陛下,如果是要税收人员常驻乡里,无论是什么人,住的久了,经年累月间,都会被当地人影响、同化,继而变得跟现在的里甲制度无二的。” 朱棣不由地点了点头。 但他还是在继续嘴硬。 “没事,姜先生总会有办法的。” 看着不肯低头的皇帝,蹇义和茹瑺也只能在脑海中幻想翻个白眼了。 皇帝倔的跟头驴一样,他们做大臣的能有什么办法。 至于姜星火会有什么办法? 蹇义和茹瑺不觉得姜星火会有什么办法。 在这种建立新的乡级税收机构注定赔本,而且赔本了选了人,若干年后一样腐化堕落成无效机构的选择面前。 谁能想出来办法? 这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皇权不下乡,也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 如果这个难题有解,上千年来的历代王朝,为什么找不出答案? —————— 新歪脖子树下。 夏原吉几乎说出了跟蹇义同样的答案。 “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 姜星火指着地面道:“好,那我们后面的3政策分解4政策实验5政策宣传6政策推广,就都暂时不说了,我们先来讨论前面的1机构准备和2人事准备。” “毕竟,如果解决不了机构和对应人事的问题,那么后续的政策执行,也就无从谈起。” 朱高煦和夏原吉对此感到非常认同。 “自古以来,办事的都是人嘛,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具有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人去执行,才能保证政策不走样。” “否则,哪怕提出政策的初心很好,最后在下面的人手里,都会走了样。” “事实上,基层治理的困境,不仅是在我们当下的时代,甚至可以预见地是,在几百年后的未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且难以破解的事情。” 密室中几人神情愈发好奇了起来,看来,这些实际问题,姜星火都知道。 两位尚书不由地心头一跳,姜星火明知山有虎,为什么还要偏向虎山行? 难道,姜星火真的有办法解决“人”的问题? 这个念头一经升起,便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办法破解呢?” 姜星火的膝盖终于酸了,他揉了揉,站起了身子。 姜星火冷清的话语从两人的头顶飘来。 “我的答案是,有!” 当这个“有”说出口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了。 不是姜星火前世庸俗的历史无脑小白爽文里描写情绪的“震惊!无比震惊!”,而是愣了。 是的,这个答案对于大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对于天方夜谭的事情,人们不会觉得震惊。 只会觉得有点发愣。 这啥啊?真的假的? 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姜星火继续道。 “正如秋先生所说,负责收税的人,需要有四项能力或条件。” “我们不妨倒着推,第一点,异乡人。” “请问,大明的什么群体里,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异乡人?” 当这个问题问出来的时候。 朱高煦一激灵,他的大胡子都仿佛要翘了起来。 “军队!” “你很聪明。”姜星火笑了笑。 姜星火还没继续说下去,夏原吉就急促打断了。 “如果让军队去收税,岂不是重演晚唐五代的悲剧?” “刀把子加钱袋子,天下,可就要大乱了!” 姜星火说道:“不,秋先生有没有想过,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夏原吉凝神问道。 “除了卫所制的定额军户,我听他说。”姜星火指了指大胡子,“其实靖难之役之中还招募了许多新兵进入野战部队?如今战争打完了,不需要那么多的常备兵力了,野战部队里的老卒,其实是可以退伍的。” 夏原吉有些明悟,但还是觉得其中有问题:“即便不是卫所兵,没有遗泽园可以待,那些在靖难的时候临时招募的老卒,等到老了退伍,不该解甲归田吗?” 卫所制里的“遗泽园”就是养老院,而大明的军制,本来都是卫所兵,不存在退伍一说。 但奈何靖难之役,南北军双方为了消灭对方,都是卯足了劲儿,往最大限度上征召兵员。 这也就导致了,北军(燕军)如今有规模庞大到数十万的野战和地方守备部队等待安置。 而朱棣,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好怎么办。 毕竟,他爹朱元璋的制度里,卫所赚钱卫所花,一文别想带回家。 卫所就是军户的家,老子死了儿子上,也就不存在什么退伍一说了。 而靖难之役,改变了这一切。 “没到解甲归田的时候,国家需要用,难道还能拒绝接着做事不成?”姜星火说道:“再说,老卒不代表他真的七老八十,十几岁上战场,打滚了七八年便不算老卒了?不想接着打仗了,或者受了一身伤,该不该退伍?退伍怎么安置?难道年纪轻轻血气旺盛,又在军中学了一身杀人技,要放回原籍惹是生非吗?” 夏原吉一时语塞。 朱高煦补充道:“姜先生说的保守了,甭说上战场七八年没死的,就算是一年里,几次大战打下来没死的,都算是顶精明强悍的老卒了。” “所以嘛,除了异乡人,这不就又额外满足了一个条件——精明强悍。” 姜星火笑道:“而且,除此之外,老卒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比普通人,更有纪律性和服从性。” 在这个时代的军队,军官对士兵的惩罚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在战场上不服从纪律和指挥,解决办法大概率就是“借你人头一用”。 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或许老卒会有骄横自大的习气,但无论如何,他们肯定是比普通人更有纪律性和服从性的。 夏原吉深深蹙眉,他总觉得,军队的老卒距离合格的税收官之间,缺乏的条件还太多太多。 “那廉洁呢?怎么保障?这群老卒,定然是骄横惯了吧,到了地方乡里,几顿酒灌下去,好吃好喝再送上那些腌臜的享受,说不得就被人摆平了。” 朱高煦一联想到手下那些骄兵悍将的德行,不由地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夏原吉说的可太对了! “廉洁不能靠人品,需要靠相应的制度。” “制度保障廉洁,在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薪俸。” 姜星火扶着膝盖侃侃而谈:“能保障廉洁的薪俸,其实不需要多高,但胜在持续。” “持续的意思就是,一旦你犯了事,以后大半辈子的薪俸就没有了,这个薪俸,可以是退伍的赏赐按年分批发放,再加上新的职位的薪俸,绑定在一起。” “而你大半辈子的薪俸,一定是远高于你的‘犯罪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