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66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166节

    “总宪大人莫要动怒,本指挥也是猜测之语,何况,我这话还没说完,几位老大人便自己往地方官上攀扯,这可怪不到我身上。”

    “哼。”

    陈镒冷哼一声,盯着卢忠没有说话。

    身在中枢,他是有资格接触到相当一部分密奏的,虽然其中不包括锦衣卫的。

    但是至少,他知道的,可远比普通的朝廷官员要多。

    其中就包括,锦衣卫这些日子,假借查案的名头,向各家府邸渗透的情况。

    不过,因为如今是新君刚刚继位,需要对朝廷加强掌控,所以朝堂的一干大员,也就没有过多干预。

    但是这种容忍并不是无限度的。

    至少,他们绝不会放任锦衣卫将势力延展到各个地方。

    所以,陈镒说要进宫亲自去向天子质询,可不是单纯要去质询结案一事。

    见此状况,卢忠也不敢怠慢,连忙道。

    “着实是老大人们误会了,本指挥使说的是不在京的官员,但却不是地方官,毕竟,地方上能和王振有什么牵扯。”

    “我说的是,王振在时,受其命被外遣出京办事,尚未回京的官员。”

    话到最后,卢忠的神情也严肃起来,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意思。

    俞士悦等人,将这番话在心中过了一遍,头上不由得渗出意思冷汗。

    王振在时,受命外遣出京办事,且现在尚未回京的官员。

    这几个限定词一出,那么这位卢指挥使到底指的是谁,也就呼之欲出了。

    虽然卢忠一直说,他所说的,都是他自己的猜测。

    但是在场的官员,心里头都清楚。

    十有八九,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大人,是受了天子的授意而来。

    三品以下的官员,想来是不值当落进天子的眼中的。

    而三品以上的官员,被遣派出京,现在还没有回来的,就只有……

    陈镒也认真起来,开口道。

    “如今派遣在外的朝廷大员,一是靖远伯兵部尚书王骥,二是工部尚书石璞,他二人之前都曾和王振有所牵连,卢指挥使不妨直言,到底说的是哪一位?”

    王振的案子,牵连虽广,但是却并不算特别大。

    朝廷当中,基本上三品以上的官员,最多只有传唤训责的,实质性的贬谪等处罚很少。

    至于真正的朝廷重臣,更是一个都没动。

    但是很显然,卢忠,或者说天子,是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过于低调了。

    这么一桩震动朝野的大案,怎么也得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来压阵。

    前番,虽然处置了曹吉祥等一干内宦,但是终归,内宦只是内宦。

    想要真正的给朝臣震慑,非要有一个足以媲美七卿的人,因此而被严惩才足够。

    这恐怕,就是天子所说的“未尽之事”。

    卢忠没有立刻回答,抿了口茶,轻声反问道。

    “总宪大人,您既然说,这二位老大人,都和王振有所牵连,那,怎么就不能都审呢?”

    将手里的茶盏搁在桌子上,卢忠的脸色依旧十分认真,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

    俞士悦心下叫苦,他怎么也没想到,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这两位可都不是什么小人物。

    工部尚书石璞就不说了,正经的七卿之一,他的工部尚书,可是实授,年前受命,提督军务前往处州平叛。

    至于靖远伯兵部尚书王骥,他的兵部尚书虽是虚授,但是他曾随大军三征麓川,在朝野上下的声望地位,丝毫都不比七卿要弱。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是大明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以文臣之身,以军功封爵的朝臣。

    这一点对现在的文臣来说,极为重要。

    因为王骥是文人出身,但是又以军功得爵,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担任五军都督府的官职。

    这两个人,哪一个要动,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俞寺卿是真没想到,这临要结案了,竟然还闹出这么一桩事。

    他倒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卢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背后站的是天子。

    换句话说,这次,或许是天子在借机调整朝局,又或者,是想借机阻止文臣对勋戚的侵蚀?

    俞士悦和江渊对视一眼,皆是感到一阵头疼。

    这种大事,哪是他们能够决断的了的。

    想了想,二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沉吟不语的陈镒。

    眼下,也只有他老人家能拿这个主意了……

    陈镒花白的眉毛绞在一起,不过没过片刻,他就抬头,对着卢忠轻轻摇了摇头,道。

    “大战方止,朝局当以稳定为主,此二人皆是朝廷重臣,同时召回审理,动荡太大。”

    “何况,他们虽都和王振有所牵连,但有深有浅,我等虽行司法之事,但亦当以朝廷大局为重。”

    “因此,老夫的意思,只惩处二人当中,和王振交情深厚的同党即可,至于只是稍有牵连的,查清情由后,传命训斥便可。”

    “卢指挥使以为,如此可否?”

    第200章 黑面厂公

    陈镒问的是卢忠,但又不是卢忠。

    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在身为左都御史的陈镒面前,显然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他真正想问的,是卢忠所代表的,天子的意思。

    见陈镒如此坚持的神情,卢忠心下叹了口气。

    事实上,在场的官员猜的都不错,卢忠的确是受了天子的旨意前来的。

    这桩案子闹到现在,其实早就到了结案的时候了。

    只不过前段时间一直忙于战事,没空管这桩事情,所以一直拖着。

    至于现在,当然是因为,还差一条大鱼。

    王骥和石璞,就是这最后的压轴。

    当然,这两人都动,是不可能的,牵扯太大。

    从卢忠的角度来看,如果要是从这二人当中选一个,他更愿意是王骥。

    倒不是因为别的,纯粹是因为,他敏锐的察觉到,天子每次在提到这位的时候,神情当中都透着几分厌恶。

    但是他也明白,王骥在文臣当中的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

    而且,王骥这个人太狡猾,锦衣卫查了许久,也没能抓住他和王振私下结交的实证。

    所以他方才的话语,也仅是试探而已。

    既然早有准备,卢忠自然也就不会露出什么失望之色,开口道。

    “总宪大人所言极是,如今云贵等地苗贼作乱,战事正值紧要时候,王骥老大人这些年来辗转各地督战,想来,也和王振没什么交情,不过另一位,只怕牵扯不浅吧?”

    拿不下王骥,拿下一个石璞也是好的。

    毕竟,这可是实打实的七卿之一啊!

    俞士悦偷偷看了陈镒一眼,见后者没什么表示,便知道,这件事情就这么着了。

    于是,俞士悦开口问道。

    “卢指挥使既然如此说,想必是已经有了眉目,可否详述?”

    卢忠既然提起此事,自然是有所准备的,当下便开口道。

    “这是自然,说来,此事也算巧合,前番本指挥使奉命,查抄王振及其党羽府邸,在一应赃物之中,查抄了一份北宋蔡君谟的《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跋》。”

    “此物,在王振的收藏当中不算十分珍稀,但是也算是珍品,因此,锦衣卫便派人查探了一番。”

    “后来,经王振府中下人辨认,此物是正统十三年二月,时任山西左布政使的石璞,在回京述职的时候,亲自送到的王振府上。”

    “巧合的是,没过不久,前工部尚书王卺,当廷和王振冲突,四月致仕后,石璞便被超擢,授工部尚书。”

    俞士悦沉吟片刻,问道。

    “卢指挥使的意思是,石璞以这份蔡襄的书法,当做贿赂,从王振手中取得了工部尚书之位?这,似乎有些草率吧!”

    历朝文风,以宋是最盛。

    苏、黄、米,蔡四人,被称为宋四大家,专擅书法,存世之作,也十分受文人的追捧。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跋》便是四家之中,蔡襄传世不多的墨迹之一。

    王振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学教谕出身,但是总归是读书人,对于书画字帖也十分喜爱。

    不过要说,这一份墨迹,能换一个七卿之位,未免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毕竟,这份墨迹虽然难得,但也不至于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珍品。

    想要给一个七卿定罪,那么证据就必须详实充足,经得起满朝大臣的质疑。

    单凭这么一份墨迹,很难定罪。

    毕竟,就算确定了,这份帖跋的确是石璞送给王振的,那也不能说明什么。

    寻常的文人士大夫之间,若交情良好,也常常互赠书画礼物。

    到了三品以上的官员,在朝廷的政务往来当中,不可避免的要和一些宦官交际。

    互赠礼品,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