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
妈呀,这不仅仅是放屁,这是拉了呀! 海军瞪大眼睛,扭头看哥哥姐姐们:“他们屁股摔坏了,漏了,全跑出来了?” 天啦,真的跟动画片上放的一样哦。 校长气得大骂:“要你们别吃炸串,垃圾食品,终于吃出问题来了吧。” 江海潮他们被熏得吃不消,赶紧连奔带跑,瞬间撤退。 十几个人一口气跑出校门口,海音才眼睛闪闪发亮:“大姐,你好厉害呀,你一点都不怕校长。” 别看她已经成为老师眼中的宝贝,在县中时也处处受老师照顾,可她见到老师都是能躲则躲,能不打招呼坚决不会抬一下头。 卢艳艳哈哈大笑:“你大姐从来都不怕校长啊。” 不仅这个不怕,上一个也没见她怎么怕。 “不一样的。”海音试图解释,“大姐好像大人一样。” 咦,好像真这样哎。 校长和周警官说话时,班长也能自自然然地发言。 好神奇呀。 更神奇的是,刚才他们怎么一点都没感觉不对劲?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难道是因为这个暑假他们跟太多大人打过交道,而且还要看着班长(大姐)和鞋店老板斗智斗勇,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反而是整个夏天基本在县中上奥数班的海音才感受到了不一样。 当真好新奇呀。 一群人咚咚咚跑到江家,刚好碰上秋月姐姐骑车回来。看到他们劲头十足的模样,她便露出了一朵疲惫的笑。 能不累吗?湖港镇初中暑假的确没像县中一样安排初三学生补课,但秋月姐姐还是上了整整一个暑假的课呀。 江口有几位老教师私底下搞了个补习班,湖港初中也有老师过去上课,把秋月姐姐也捎上了,从头到尾总共只休了三天。 私底下江海潮他们都说湖港镇初中还不如直接补课呢,起码县中暑假补课不额外收钱。秋月姐姐这个暑假直接上掉了她初中三年的学费。 上学真的好贵。 江海潮安慰秋月姐姐:“双休了,以后放假就多了。” 秋月姐姐苦笑:“我们没有双休,周六补一天课,礼拜天上午上自习,下午休息,晚上再回去上晚自习。” 江海潮一下子说不出任何宽慰的话了。 她发誓她绝对不是因为初三补课时间长,意味着他们家小饭铺能卖更多饭菜,可以多挣钱。 毕竟她可是挣过大钱的人,眼皮子已经没那么浅了。 好在秋月姐姐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只开口问:“你家真的要搞大棚了吗?” 那当然。 他们这么多人急吼吼地跑回来,就是为了去田里呀。 今天家公爷爷他们开始盖大棚了,他们可得去看热闹。 对,没错,就是今天。 别说是江海潮他们了,连卢艳艳都严重怀疑她爸早就做好准备,只等家公爷爷一点头,立刻上马大棚工程,生怕晚一步就不能成功地生米煮成熟饭。 她自己也好奇,要是家公爷爷不答应的话,他爸会怎么收场?难道要以镇政府的名义,自己搞田做实验? 这么一想,真的好对不起江海潮一家呀。 江海潮他们自己倒没啥感觉,一个个只想去看大棚。小拱棚他们见过,用竹片插在地上覆盖薄膜就能做。可田那么大,要多长的竹竿才能撑起来呀? 她问秋月姐姐:“你家搞不搞?卢艳艳她爸爸说8424西瓜就适合在大棚里种,才不容易开裂。” 修远大大之前特别懊恼只种了八分田的瓜,愣是少挣了好几千块钱。 秋月姐姐摇头:“我爸妈应该暂时不搞。我们家田稻子还没收呢,等收完稻子以后种草莓也来不及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她不好说出口。盖大棚太烧钱了,一亩地要好几千块钱呢。明年她就要中考,到时候考成什么样很难讲。她爸妈都决定暂时不动家里的钱,好应对不时之需。 江海潮惋惜地点头:“这倒也是。” 虽然10月份能在大棚里种一茬菜,但蔬菜价格怎么也没办法跟水果比呀。 两边挥手道别,初中生要回家包书,小学生们则一心跑去田里看热闹。 的确好热闹呀。 他们家田里全是人,叮叮咚咚地树钢架。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塑料大棚用的不是小拱棚的竹竿,而是钢铁呀。 难怪贵。 海军突然间眼睛瞪圆,特别好奇地问:“蒙古包是不是也这么盖?” 这这这,哥哥姐姐们谁也给不了答案。一向自诩见多识广的冯雪都羞愧,她也没见识过真正的蒙古包啊。 江海潮发出长长的叹息,唉,世界好大啊,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家公爷爷正和卢爸爸陪在个中年男人的旁边,听对方指点如何盖大棚,后面又该怎样种草莓西瓜。 江海潮收回漫无边际的思绪,好奇地问卢艳艳:“他就是农科站的技术员吗?” 那他未免长得也太着急了点,头发都能看到白的了。 卢艳艳摇头:“不是,技术员在那边呢,蹲在田里抓土的才是技术员。” 那这人是谁呢?明显家公爷爷和卢爸爸都非常尊重他。 小学生们还没讨论出结果,大人们看见他们先招手,卢爸爸还调侃了一句江海潮:“怎么今天过来看怎么盖大棚,再写一篇作文发报纸?” “对呀,对呀。”大家都兴奋得不行,全都指着江海潮,“她又发了一篇了,今天才拿的稿费呢。” 卢爸爸挑高眉毛:“哎呀,真够厉害的。” 他笑着跟那中年男人说话,“徐老师,那你可要给我们小妹头好好念念大棚西瓜的经,叫她多发两篇文章。” 这位可是他拜遍山头才请来的西瓜种植大户。为了开启本地大棚西瓜事业,他算下了血本。 徐老师笑得特别豪爽,跟庙里的弥勒佛似的:“这也没啥好瞒的,种西瓜嘛,一个要地势高还有水,千万不能汪着。另一个就是土质,沙土不是最好的,像这种盐碱地反而适合种西瓜,再差一点就是黄土,你们这儿没有。瓜好不好吃,主要看日照和日夜温差。……” 江海潮都后悔没拿个本子好记下来。 卢爸爸一介绍,她就知道这是真正的厉害人了。 徐老师从80年代就开始种瓜,已经把他们全村都变成了瓜田,现在开始计划跑到广东海南那边去种瓜,目标是汇聚一条向南追逐太阳的线。 如此,他便能一年四季都供应西瓜。 小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那就是说冬天也能吃西瓜了。好牛气呀!原来围着火盆吃西瓜,不仅仅是在新疆才会发生的事啊。 徐老师被孩子们逗乐了,又感慨万千:“现在条件好了。我八年前开始种西瓜,市面上的塑料薄膜只有两米宽。这哪能带瓜田大棚呢?我让我老婆孩子扛着塑料薄膜在前面走,我拿电烙铁在后面焊,愣是一块块的拼出了三亩地的大棚。结果当年三亩田就卖了万把块,我一看,大棚种西瓜,绝对有出息。” 大家听得目瞪口呆,8年前的1万块多值钱啊。他们今年卖西瓜还没挣到1万块呢。 唉,说来说去,还是家公爷爷和修颜大大一开始卖得太便宜了。 徐老师摆摆手:“瓜的产量也不一样,露天瓜的产量比不上大棚。所以说,越早搞大棚种8424瓜越挣钱。晚搞一天你都会后悔。现在不仅我们村,站在我们镇高处,放眼看过去,全是种瓜的塑料大棚。” 江海潮越听越感兴趣。得亏今天海音也来了,所以没小本本做笔记也没关系。 她听到后面好奇一件事:“徐大大,这么多人都种西瓜了,你不担心到时候瓜卖不掉吗?瓜太多了呀。” 对对对,学习小组的人集体点头,连杨桃都跟着担忧,他们可都看过《山羊不吃天堂草》,所有人都养羊了,那所有人都得完蛋。 他们去年卖的海虾不就是活灵灵的例子吗?今年夏天好几个人卖卤虾呢,可把他们逼的都直接主动退出市场了。 今年他们家种西瓜挣钱了,明年村里人肯定会有样学样,到时候大家都种西瓜,那可完蛋了,能卖给谁呀? 徐老师却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你们村的人都种西瓜不好吗?都种瓜的话,意味着你们村每天都能提供十几几十万斤瓜。这对收购的人来讲,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他原本要跑断腿才能收购到还品质良莠不齐的西瓜,一下子在你们村全到手了,他能不高兴?你们种的瓜多,供应的市场大,那么瓜能卖出什么价格,要怎么卖?你们就能上桌说话了。” 大家惊呆了,还能这样? 江海潮若有所思,她想起来周雪莹的爸爸他们单位要西瓜,第一个摆出来的条件就是每天能供应150只瓜。 如果他们家像修远大大一样,只种了8分田,供应不上,那这门好生意也只能跟他们擦肩而过了。 你给的瓜,人家不够吃啊。 而且如果当时他们家有更多瓜的话,说不定还能卖给其他单位。 城里福利好的单位就一家吗?其他单位的人都不发防暑降温物资吗? 才不可能哩! 她想,这位徐老师之所以要跑到南方广东海南那边去种西瓜,应该就是为了达到他所说的西瓜卖什么价怎么卖他能说上话的目标吧。 海音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的卤虾卖不下去,是因为吃卤虾的人太少了?” 杨桃和虞凯都眼睛发亮。 对呀,如果大家像爱吃西瓜一样喜欢吃卤虾,那江口多几家摊子卖卤虾又怎么样呢? 哎哎哎,就算江口人太少,吃不过来,他们还可以去县城卖哎。县城夜市摊上吃螺蛳的人那么多,吃卤虾的只会更多。卤虾肉可比螺蛳肉好吃。 哎哟,他们怎么从来都没想起这茬?嗯,他们一开始就卖西瓜碗,后来又接着卖衣服,这两个都超级挣钱。 去年卖卤虾时,他们一天挣十几二十块钱,就已经开心的恨不得原地表演拿大顶了。 可是今年,咳咳,说个遭天谴的话,十几二十块钱他们压根都看不进眼了。 卖西瓜碗和卖衣服的利润可比卤虾多得多。 徐老师听这群小孩说得热闹,不以为意:“那是因为你们卖的量少。要是你们一天卖上万斤乃至十万斤的虾,哪怕一斤只有一两毛的利润,加在一起,挣的钱还少吗?” 小学生们的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10万斤虾,一斤挣一两毛,加在一起可是一两万啊。 乖乖,这个数字很可以哦。 虞凯结结巴巴:“哪哪哪有这么多虾?把所有的水塘,所有的沟都翻遍了也没这么多海虾呀。” 徐老师哭笑不得:“你不能光指望水里自己长啊。你要靠这个挣钱,肯定得自己养。卖鱼的哪个不是养鱼的?卖虾儿也是一回事啊。” 海军瞪大眼睛,迫不及待地问:“海虾也能养吗?” “当然能养了,鱼能养,对虾能养,海虾这种东西肯定更好养。”徐老师笑道,“我看呀,养出来的海虾说不定比野生的还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