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哎!工商所的人也真是的,这么一大早就出来干活,就不能在家多睡会儿吗? 家公爷爷看几个小孩,有心想让他们自己去玩,又不敢放他们走,怕出事儿。 县城可不比镇上,车子多的很,万一叫车子撞了呢。 但让他们干待在这儿,又怕他们嫌无聊。 事实上,连海军都开始懊悔:“大姐,我们应该把作业带过来的,这样我们就能写暑假作业了。” 好浪费时间啊。 超超跟龙龙特别乖巧,愣是一声都没敢抱怨。 好在大姐眼睛珠子一转,迅速给他们找到了活干:“走,我们去卖西瓜。” 家公爷爷头大:“你们跑哪儿去啊?好好在这边待着。” 江海潮已经往前跑,只丢下一句:“一直待在这里,人家不过来怎么办?我们把买瓜的人喊过来。” 果然树挪死人挪活,跑进小区以后,他们看到的人就多了。 有匆匆忙忙夹着包的,那应该是赶着去上班的。他们肯定不能凑上前。 有拎着布包出来,往小区门口走的,很可能是上菜场买菜的。不管是不是,反正出大门能看见西瓜摊子的,就不归他们管。 有端着饭碗出来,三五个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烫饭一边说话的,那基本都是家里的老头老太太,也是他们重点想要拉拢的顾客。 “爷爷奶奶,你们要不要吃西瓜?有好大的西瓜,好甜呢。” 有老太太转过头看了他们一眼,却没什么表示。 江海潮努力描述给他们看:“瓜皮很薄的,特别甜,两毛钱一斤。” 可是老头老太太们还是没什么兴趣的样子,懒得搭理不知道从哪儿跑来的野小孩。 杨桃和虞凯都挺紧张的。他们虽然不至于像陈焕生一样,但到了县城,也是束手束脚,胆量都比平常缩了一半。 他们害怕再这样下去,人家就直接把他们轰走。 江海潮在心里哼哼,掉头跑回大门口,喊家公爷爷:“家公爷,你给我们切个瓜,我们带过去给人家尝尝。” 家公爷爷正在给人挑瓜,闻言皱眉毛:“这怎么给你们拿过去啊?好好在这边待着吧。八点钟新华书店就开门了,到时候你们过去自己挑两本书。” 江海潮却不想放弃:“能拿过去的,把瓜切开了就行了。” 婆奶奶没好气:“切成一片片的,你直接给人吃?这又不是卤虾儿。一个瓜总共能切多少片?” 真当县城的人都大方呢,要是他们这样免费一片片的送瓜,就没人来买瓜了,保证整个小区的人都排成长队,专门等着免费瓜。 节日快乐! 第83章 切开来卖 大人们都不支持,连修远大大都哈哈笑,摆明了看孩子们的热闹。 虞凯劝说大姐:“要不我们先去新华书店吧,再等会儿就开门了。” 家公爷爷让婆奶奶拿钱给他们:“先去买点早饭过来吧,早上都没来得及吃。” 如果孩子们不在,他们三个大人随便凑合一下就行。吃两块锅巴喝两口水,也够够的了。 但小孩不行啊,小孩长身体呢,当然要好好吃饭。 姐弟几人跑到距离小区半条街的地方,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县城和镇上的区别了。 好热闹啊,但是早饭摊子就有十几个。 有卖鸡蛋饼的,里面裹油条,一块钱一个,有辣酱和甜酱两种口味。 有卖油炸糍粑的,切成方方的小块,炸的表面金黄,甜口还是咸口随便自己选。 有卖豆腐脑的,满满一碗,里面放的虾皮炸黄豆还有切得碎碎的咸菜,瞧着就很香。 不过姐弟几人最稀奇的是饭团,居然就是在水纱布上舀一勺煮好的红白米饭,里面放点咸菜再加半根油条,裹起来扎实了,重新打开装进塑料袋里,5毛钱一个饭团。 三个大的瞬间异口同声:“我们早饭也能这么卖!” 对呀,这个多简单,而且多实在。吃一个饭团下去,估计一上午都不会饿了。 杨桃还分析:“里面除了包咸菜和油条外,还可以换成其他东西,这样口味多一些。” 江海潮立刻掏出5块钱,买了10个饭团,刚好够大人小孩吃。 虞凯咬了一口,认真地强调:“这个配豆浆最好吃。” 那可别想了,家公爷爷和婆奶奶只两个人,估计谁都没空去磨豆浆。 婆奶奶看他们拎回来的饭团,习惯成自然地抱怨:“你们自己吃就好了,我又不饿。” 她话说出口,突然间想起还有修远大大在,立刻又补了句,“这个倒是不错,不像包子,咬一口面都是虚的。” 修远大大也认为饭团挺有意思的,还开玩笑道:“以后我下田就带这个,顶饿。” 家公爷爷喊他们:“你们吃完了就去书店吧。” 可几个孩子走了没多远,江海潮看着个穿拖鞋的人端了一碗豆腐脑往小区走,突然间冒出一句:“我知道该怎么弄西瓜了。” “啊?” 弟弟妹妹们都惊讶,怎么又说西瓜的事了? 江海潮难掩兴奋:“你们忘了在冯雪家怎么吃水果了吗?切成小块,放在碗里,上面插牙签,直接拿牙签戳着吃。这样每个人都能吃到,又不会吃很多。” 她过于激动,画都有点颠三倒四,好在弟弟妹妹们跟她心有灵犀,迅速找到了点。 虞凯还提出了实际问题:“我们没碗啊也没牙签。” 江海潮手一指前面路人端着的豆腐脑:“这不是碗吗?用一次性的碗就行。” 于是他们直接跑到人家豆腐脑摊子上,要问人买一次性的塑料碗。 那摊主直接手一挥:“行啊,你买豆腐脑,我白送你两个碗。” 江海潮狮子大开口:“要10个碗。” 摊主眼睛一瞪:“那你起码得买三碗豆腐脑。” 江海潮毫无意见。用婆奶奶的话来说,他们的肚子都是无底洞,才不怕刚吃完饭团吃不下呢。 豆腐脑是咸口,咸香咸香的。 但虞凯认为应该是甜的,那样才适合配饭团。 江海潮干脆买了7碗,又给家公爷爷他们端回去。 这回婆奶奶真发火了:“你们干嘛?才吃过饭团呢,中午饭不吃了?” 江海潮赶紧塞过去:“你喝喝看嘛,好喝呢,我们不买人家就不给碗。” “拿个塑料碗干嘛?” “卖西瓜呀。” 他们虽然有切瓜刀,但没砧板啊。谁出门卖西瓜还带砧板呢? 江海潮眼睛珠子直转,冲小区传达室的老头笑:“爷爷,你有砧板吗?借我们用一下行吗?我们请你吃西瓜。” 老头笑着摇头,却站起身来,往外面走:“我给你们借一个吧。” 他朝旁边的院子喊了一声,说的方言不是本地话,几个小孩都没怎么能听懂。但没过一会儿,院子里面就走出一个跟超超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手里拿着砧板。 得亏那砧板也是塑料的,如果是他们家用的那种大砧板,他们还担心那个小姑娘会拿不动呢。 江海潮说话算话,切了西瓜,不仅给老头一片,还给那小姑娘也塞了一片:“小妹妹,请你吃瓜,很甜的。” 婆奶奶看得头疼:“你们就不能消停会儿,又糟蹋东西。” 瓜都切开了,那要怎么卖? 江海潮头都不抬,一门心思切瓜:“你放心吧,我们肯定能挣回来。” 可这回他们再跑去刚才碰见老头老太太的地方,已经看不到人影。 都要八点钟了,太阳烧的跟火一样,哪怕树荫底下也热气腾腾,谁没事愿意在外面呆着呢? 杨桃犯愁:“大姐,那现在我们怎么办?” 江海潮也愁啊,她都满头大汗了。她皱着眉毛,想了半天,突然间灵机一动:“上门推销。” “兜(售)东西呀,可这里人都不认识我们是哪个。” 在村里,兜(售)荸荠的,兜(售)肉的都有,但那是乡里乡亲,谁还不认识谁呀。 江海潮心里打鼓,却撑起架势:“这叫上门推销,外国电视剧上都这么放的。没问题的。” 杨桃担忧:“人家不给我们开门怎么办?” 现在都放暑假了,待在家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小孩。学校的安全教育不是说了吗,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江海潮信心十足:“没事儿,我们都是小孩。” 还真是这样,小孩看小孩,天然就有亲切感。 他们跑了一栋楼,上下5层,总共10户人家。家里有老人在的,有两户吃了西瓜后决定去买一个。家里只有小孩在的,只要吃过了,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要去买瓜。 只是其中有两个跟海音差不多大的小姑娘表示,一个西瓜太大了,他们今天吃不完怕坏了,问能不能只买一半。 婆奶奶下意识地要拒绝,这哪儿来的规矩,在村里买瓜,谁买一半啊。你买一半走,剩下的一半怎么办?会摆坏的。 江海潮还急着再去推销,都没耐心跟婆奶奶解释,跺着脚强调:“哎呀,奶奶你卖给她,我都已经答应了。” 家里有个手这么松的妹头,真是让人愁哦。 修远大大笑着安慰:“没事,不行的话让他们几个吃了。半个瓜而已,一人几口就吃完了。” 江海潮却保证:“我肯定能卖完的。” 因为她接下来推销的时候就跟人讲,一只瓜吃不完怕摆坏了没关系,可以只买半个瓜。 没想到这样一来,买瓜的人竟然更多了。毕竟半个瓜切开,买的时候就能看清楚瓜到底有没有熟。可比拎回家以后切开,发现有问题再拎回来更得人心。